终于能有机会去拜访先生了,我兴奋不已、激动不已,见到他,有着文人的气质、带着书卷的气息,温和、清雅,他的画室充满百合花的香气,让我想起“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许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先生历久迷醇,有一颗真善美之心去做真善美之画!
《幽窗小记》中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见到先生,我便想起了这句话,他的淡定、清雅,让我能感受他那与世无争的博大胸怀,他那达观自得的恬然心境,他那真英雄、真名士的潇洒姿态,让人感觉温暖、祥和。这样的气质体现在画面中,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欣赏,它能带给人们心灵上所追求的一种质素,一种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下人们的内心早已缺失的一种质素,填补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忙碌之心的空位,给自己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求与欣赏。正是这样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看似平淡无奇,这样反而给了他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无论是工笔亦或是写意,无论是继承亦或是创新,他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都能运用自如,他每每都是在听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呼唤,表达着真善美的理念。
先生的作品贯通中西,注重对生命体验的表达,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对人性的深刻关注,那一笔一墨之间无不流露着真情实感,无不传达着审美体验与生活实在。先生重视生活带给他的灵感,在他看来,艺术一旦脱离生活,尽管会得到喜爱,得到认可,但是并不会长久。于是先生遵照着生活是艺术美之源泉的原则,通过生活感受,在原有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大胆赋以新的生命。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与生活、与自然、与心灵更接近的东西。这就要抓住所绘对象的形、神、心,摹写人物外形,抓住人物形态,了解人物内心,这需要一位画家的综合素养,识见高,胸怀广,功底深,性情真,先生做到了,并且还在努力着,努力表达着人的心性中最真实最深刻的真善美。但是先生自己却不满意,他说自己的作品中对于人物心灵方面的表达还是有些欠缺,也许是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对艺术的要求太苛刻,总是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在面对来自各方的溢美之词时,先生总是能客观的对待自己,对待赞美之词,回过头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心无旁骛。
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亦如先生的艺术诉求,他笔下的少女,纯洁、快乐,有着天真的遐思和梦想;他笔下的少妇,优雅、恬静,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韵味;他笔下的村姑,朴素、实在,收获着满满的硕果和希望;每一位画面里的主角都演绎着先生的一段心理路程,都是他内心最真切感受的外化,都是美好、浪漫的代言!每一幅画面都宛若一首流畅温婉的诗;宛若一朵永不凋落的花;宛若一支高水流觞之曲;让阅读之人在和谐妙境之中感受着“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幽美与旷达。
四时花开,真正绽放过的花是永不会凋零的,先生其人其作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