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美术评论

杨永善:融文铸壶 鉴古开新

融文铸壶 鉴古开新
——漫谈鲍志强的紫砂陶艺
宜兴紫砂,是当地陶工以宜兴独产的紫砂陶土为原料,设计制成以茶具为主要代表的、既有优良的日用功能又有优美的欣赏价值的无釉细陶。进入艺术殿堂后,在世界陶艺之林独树一帜而享有盛誉。紫砂历史上曾出现过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许多名工巨匠,他们都以各自的创新和艺术风格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当今紫砂,欣逢盛世,在艺术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创造这个艺术繁荣的陶艺家队伍中,鲍志强是其中最为杰出和引人注目的一位大师。
鲍志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
鲍志强曾经是我院(原中央工艺美院)的学生,当代屈指可数、声誉卓著的紫砂艺术家。他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素质,高屋建瓴的审美气度以及勤奋敬业的艺术精神,从而在中国陶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和继承优秀,并把其精髓的内涵反映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展现他自己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弘扬和发展了紫砂文化和艺术,成为自明代至今第一个集设计、制作、陶刻书画装饰于一身的紫砂陶艺家。他的艺术创作历程生动辉煌,为中国陶瓷艺术写下了一篇篇光彩的华章。他的作品文化上融汇古今,造型典雅端庄,陶刻书画生动自然,金石味浓郁,手法挥洒自如,品位高雅文秀,凝聚了古老东方艺术的神韵和时代的审美情趣。
鲍志强,字乐人,1946年出生,1959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工艺,最初师从谈尧坤和范泽林学习陶刻。紫砂陶刻是在紫砂装饰中,最常用又最见工夫的一门工艺,其难度主要在于熟练掌握书画技艺,并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宜兴紫砂界常把刻字艺人称为先生,以示其文化。鲍志强先生在学习陶刻的同时,又随名师吴云根先生学习成型工艺。紫砂陶器传统成型方法是采用“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方法,整个过程多以手工操作为主。掌握紫砂成型工艺难度较大,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其中微妙变化,不仅需要名师点拨,更需要个人的悟性及刻苦的学习。在吴老严格要求下,鲍志强踏踏实实练习制壶的基本功,认真临摹古代大师的精品之作。他的勤奋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被著名的紫砂陶刻艺人任淦庭先生看中,正式收为入室弟子。在任先生的指点下,认真学习古代书法的法贴,临摹元四家、四王、任伯年等大家的国画作品。长期的严格训练,使他在扎扎实实掌握了书法、国画和陶刻艺术功底的同时,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成型工艺,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紫砂壶艺历来就是造型制作和装饰陶刻有着明确的分工,即制壶的人一般不陶刻,而陶刻的人一般都是有文化的艺人。鲍志强先生则是既从事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制作,又亲自操刀陶刻装饰,这在紫砂艺术界是不多见的,就是在整个陶艺界,能够自己独立完成造型和装饰的设计和制作,也是难能可贵的。
鲍志强是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陶艺家,加之他的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在同代人中的表现突出。因此,在一九七五年,他被选送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陶瓷艺术设计进修班学习,为期一年,全部集中学习大学本科的专业课程。鲍志强在装饰班学习。当时由于“文革”的原因,学院没有招收本科学生,系内的教师全力以赴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员水平提高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装饰班的任教老师有白雪石陈若菊侯德昌等人。鲍志强原有比较好的美术基础,且学习刻苦,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他热情助人,关心集体,受到同学的拥护,在学习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白雪石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画家,在他的指导下,鲍志强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山水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很大的进步。对白雪石先生的构图、用笔、着色都学得很深入,不仅学得象,而且学其根本。在学老师作品的同时,还用心临摹大量古人山水之作,用心消化体会、结合写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他在学习山水画同时,还学习临摹花鸟画,不管是梅兰竹菊,还是花鸟虫鱼他都画,用心临摹青藤、白阳、八大等古代大师作品,体会他们笔墨、造境的方法,并为所用,他把这些结合于紫砂陶刻之中,以刀代笔,寻求纸上表现不出的金石味。他当时创作的紫砂陶刻作品,仍然收藏在学院的陶瓷艺术设计系,作为教学的示范作品。
陈若菊教授是著名的装饰艺术家,她的图案创作和教学对鲍志强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学会了认识和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掌握了写生变化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从生活中和自然界汲取素材,创作设计新的紫砂装饰。学习图案使他更进一步认识了传统图案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漆器、织绣、印染、石刻、雕刻等装饰规律和装饰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这些传统图案来处理紫砂装饰,加强了装饰的形式美,装饰手法得到极大丰富,开拓了设计的思路。
对于书法的学习和研究,鲍志强始终都未中断过。在美院学习期间,他常常带着自己的作品求教美院老师,其中对他最有影响的便是侯德昌教授。侯先生书法是书家字与画家字相间,以篆书用笔结合隶书的结构,使得他的书法圆中见方,刚中显柔的意趣,通过跟侯先生的学习,打开了鲍志强的视野,在后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作品中还可看到这种影响。有了这些真功夫在手,鲍志强在书法装饰方面独辟蹊径,不断超越自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画艺术风格和陶刻装饰艺术风格。
紫砂艺术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就是因为文人与艺人的合作,以及紫砂艺人的逐步文人化,使作品不仅在工艺上技艺精湛,而且还有浓厚的书卷气。鲍志强本人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就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融合的结果,集文人和巧匠为一体。正如古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后,他创作设计的作品连续四届获得全国陶瓷艺术设计一等奖,并有许多件作品在国内外参加重大展览。其中,2003年一套名为“紫玉飘香”的多件套茶具设计最具代表性,在把握造型形态,配套之间的联系,整体之间的和谐诸方面,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这套茶具设计的配套主次分明,既变化丰富,而又和谐,格调高雅,赏用结合,是一套优秀的紫砂陶艺作品。
在欣赏鲍志强先生的作品时,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悠闲、典雅的静态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书卷气”或称“文人气”。他在紫砂茶具的造型方面主要吸收传统的形式,更为重要的使其得到郑可韩美林张守智等艺术设计大师在造型设计、创意上的交流学习,从而不断拓宽了他的创作思路。他的壶艺创作构思独特,意境深远,造型新颖,简洁抽象,极具视觉冲击力,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制作技艺十分精湛,其陶刻装饰从内容到形式,与造型水乳交融,陶刻刀法精致细腻,他的每件作品都是精益求精,精美绝伦,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简洁抽象,装饰诗情画意,书法文雅,笔墨优美,散发着书卷气息。他的作品中,既能看到深厚的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品味出其鲜明的、赋予时代的个性语言,深得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喜爱和壶艺爱好者的一致赞赏。他充分利用自己高超的紫砂造型、书画陶刻等多项技艺优势,将紫砂造型艺术与陶刻艺术融于一炉,创造了风格独特的“紫砂文化性”设计思路。
他的陶刻艺术,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他从十五岁进厂的第一天起,就苦练书画基本功,至今从未间断。他在书画上进行了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实践、创作,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艺术理念,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陶刻艺术品格。他在传统书画艺术方面极具修养。紫砂装饰题材多样,国画形式有山水、花鸟,书法形式的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同时还在图案装饰方面有新的探索和突破。
他的国画在用笔方面是特别讲究的,勾线和皱法是极具功力的。他的书法,真、草、隶、篆、行五体用笔不同,各具特点,其中以行书与篆书最具特点。我的一位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朋友,看了鲍志强设计和镌刻的竹节篆书壁饰梅尧臣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篆书当属国内一流的,与书法家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在紫砂陶坯上刻写,更是不易。同时,他把书法国画的笔墨、色彩,在陶刻上的应用,以及各种新刀法和陶刻工艺的精益求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陶刻艺术的语言,大大地提高了陶刻艺术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他的陶刻艺术,独具匠心,耐人寻味。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陶刻艺术作品,他继往开来,为完善陶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也成为继陈曼生之后,又一位紫砂陶刻的巨匠。
从鲍志强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紫砂陶艺传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继承,他善于把在紫砂陶艺以外学到的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之中,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纵观他的作品,他无论在紫砂壶艺方面,还是其他形式的作品上,所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情感以及民族表现形式,都充满着超然物外的艺术神韵和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

杨永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成员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1/2019-09-17/45573.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