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城市的霓裳
建筑色彩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品味至关重要。北京大学教授朱自煊说,以老北京来说,灰墙、灰瓦和绿树构成了北京城市色彩的基调,透出古都浑厚、朴实、宁静的文化底蕴,也衬托出紫禁城金碧辉煌的帝都气派。老城青岛的红瓦朱色外墙、碧海、蓝天,也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城市色彩是与环境相互融合,长期形成的,贵在统一与和谐。
谈到如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城市色彩时,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明贤对此颇有共识。他举例说,深圳的高楼和道路构成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颇有视觉冲击力;厦门以碧蓝色的大海为背景,带有装饰性的建筑色彩鲜艳,三角梅点缀在大街小巷,显出城市的特殊魅力。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吕品晶说:“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把握极大地借助于其色彩的构成,当我们一提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城市,相伴而来的就是对该城市或凝重、或浪漫、或明快等印象的色彩联想,良好的城市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反之则会带来视觉环境污染。不同城市的色彩构成还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能从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城市形象中得到印证。”他认为,城市色彩的外延非常宽泛。城市色彩表现于所处的大自然环境、植被、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建筑、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们的衣着,其构成关系是相当复杂多变的,在众多的因素中,建筑无疑是构成城市色彩形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更新与色彩的混乱
现在城市的发展迅速,使许多城市在色彩中迷失了自己。朱自煊指出,一些城市对色彩缺乏认真研究,竞相模仿,相互攀比,一味追求豪华,反倒形成了色彩上的混乱与无序,失去了特色。
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高级建筑师布正伟从建筑师的角度,提出了清除城市色彩的视觉污染的措施。他认为,面对城市色彩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现代环境艺术理论方面去提高,而且,更应当强化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务实精神。首先,从视觉心理卫生的高度,下决心去抵制甚至最终禁止那些色泽恶劣的屋顶琉璃瓦、室内外墙瓷砖、幕墙玻璃、广场铺装等材料的使用和生产。其二,大张旗鼓地整顿杂乱无章的大小广告和字标,还城市建筑原形、原色以清白。再者,不能让烟灰、沙尘夺去城市的色彩。以上三条,都可以通过各个城市自己立法实施监控。如果在重点市区、重点街道和重点建筑的日常管理中照章贯彻,那么不少城市的色彩面貌就自然会从怪艳、拼杂的阴影中显露出来,我们就会更有信心系统而深入地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城市文脉、场所意义以及个性表现等不同层次和层面上去探索未来城市的色彩创造了。
传承文明 负载历史
吕品晶认为城市色彩的美感建立在和谐的秩序之上,这种和谐应体现于城市环境中的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中。过去的城市建筑由于取材于自然,更由于有较持久而稳定的文化观念、伦理习俗的影响,往往能够获得协调的色彩效果,古都北京即为一例。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建筑色彩在城市环境中逐渐呈现混乱的局面,这多少反映出社会转型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的社会价值观。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并强调建筑的文化艺术属性无疑是树立良好城市色彩形象的重要保证。北京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以灰色系为城市主导色调,对建筑色彩方案的制定给予引导,这是一个可喜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考虑再增加些可操作性,如色彩分区规划,控制宽严有度,对于诸如重点传统风貌地区制定包括建筑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严格而科学的色彩控制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建筑文化意识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不仅仅包括安全、预算、功能等技术要求,还应该关注它的美学、文化问题,建筑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更新技术知识的同时,要为未来建筑师们打下扎实的艺术功底,执业建筑师们也要不断主动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环境意识。
王明贤说,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城市的颜色在这系统工程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城市的色彩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今天的文化意味,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色彩是历史积淀的过程,不能人为地规定在短时间内满城涂上一种颜色,弄得整个街道像劣质的布景,缺乏历史的真实性。而立交桥等构筑物,化妆似地刷上各种涂料也没什么必要,应以混凝土的本色显出力量感。画蛇添足既是金钱的浪费,又是美学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