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文章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首先谈了传统设计素描教学的两个误区,接着分三点来阐述创造性培养的方法,从而说明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 :设计素描 创造性 灵感
现代设计,是运用美学原理,从事人类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设计素描在现代设计活动中,是设计师进行立体与空间设计表现的最单纯、最常用、最直接的绘画语言,而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素描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特征。
那么,如何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造型课程的研究,课题组成员认为,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教学中的精髓与关键,是艺术生命力的鲜活表现,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应该将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区别开来。
事实上,相对于充满激情的绘画艺术,有人将设计素描形容为冷素描。因为设计素描的表现效果体现出一种理性、严密、准确的表现风格,表达描绘者冷静、理智的心境。不要误以为这种准确性是呆板与僵化的。其实,在设计师周密的思考与一丝不苟的表现作风下,包含着设计者巨大的创造激情与创作的欲望。这种创造性更含蓄、更理性。同样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把创造性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摆好一组静物让学生画,而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循规蹈矩地将静物描绘出来,就其作品本身而言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作为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训练来讲,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
在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认为有两个误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只注重写生训练,而忽略想象表现的训练方法,将技巧训练与创造性的训练等同起来。固然,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写生训练是很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存在的客观事物,在透彻了解其形态、透视、构造、比例、肌理、材料及空间关系的前提下,用线条、明暗将视觉感知的对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客观真实的描写过程。通过这种写生实践,学生认识的设计形态就越多,观察力、判断力也随之提高。如图1,这是一幅较好的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素描作品。但就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应该注重结构与创想的训练。如果仅仅单纯地守持习作性素描的一隅耕土,而不注重画面构成的讲究,不进行创想性素描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的,而学生的作品也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缺乏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想象力与灵活性,阻碍了其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学生知识面窄,眼界不开阔。从高考培训的素描训练进入到大学设计素描的训练,很多学生还没有完成思想上的转变,继续着高考训练的那一套,只知道为画画而画画,认为画画与其他学科没有联系,进而忽略了美术史论、美学原理的学习。整天只知道“傻”干、“苦”干,这样一来,他们的技术有可能提高,而画面的修养却难以上去,画出的画匠气十足,更不用说富于创造性了。而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成为“设计匠”而非“设计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依据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供大家讨论,以求抛砖引玉。
1.强调画面的节奏性与韵律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其实,无论是绘画素描还是设计素描,画面都应该充满着音乐般的节奏、韵律,这是一种审美的意识与要求。设计素描尽管要求有严谨的结构关系与准确的透视关系,但在这准确、冷静的外表下更应蕴涵着对美的追求与感觉。设计素描是以单色线来表现设计对象的,那么对线的粗细、浓淡、曲直、虚实等不同的艺术处理则能使画面形态的立体感、空间感,还有质感与量感能够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强画面物体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发挥创造性的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因此,在进行设计素描教学时,无论是写生训练还是想象训练,我们都要求学生讲究画面的构成,对物象形体进行剖析与拆卸,根据物体的内在结构去发现和创造新颖的视觉形象,要画出自己的风格、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来指导他们的训练。佛家云:“万物皆有生命。”譬如,一个器皿,一个陶罐,那上面的花纹、本身的形态是客观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它转变为有生命的视觉艺术空间呢?其实这种富有生命感的艺术靠的就是节奏、韵律以及动与静的对比。这种审美的要求也恰好与设计的审美要求是一样的。如图2、图3、图4就是以一片枫叶为例来提炼它的变化的。图2是纯写生的,图3是图2的简化,图4是根据图3的叶形、比例等内在结构分割而成的。这就可以将具象的美转入抽象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训练中不要仅仅拘泥于传统的静物摆放,也不要只拘泥于传统的评判标准。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有兴趣的表现对象,哪怕是一般人觉得很丑的静物,只要他们将画面组合得很有特点、有韵味,具有秩序性与节奏感,都是可以的,也是值得表扬的。这样,就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去体会画面的构成与节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如图5、图6、图7,这些学生作品似乎与传统的作品格格不入,但他们对画面的整体控制以及透过画面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美感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认为这种素描的训练会对学生将来的设计提供很大的帮助,也更大空间地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师法自然,潜移默化,开阔视野。孔子、老子年轻时周游列国,心性逍遥于山水之间,从而悟大道。自然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体、颜色、肌理和结构,激发人们去想象、表现。对素描的深化以及有个性的表现,就是素描过程的基础。人类从古至今,发明、创造出的无数先进科技产品以及文学、绘画、设计作品有很多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灵感而创造出来的。飞机、火车、轮船的发明;书法家王羲之从鹅尾的动态中创造的捺的写法,又从行云、流水中获得灵感而运用于行、草书之中的王体书法;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看宇宙之圆劲,观大地之方伟,从而巧妙地把圆形、方形运用于他的绘画之中,其几何化的符号处理深深地影响了现代直至当代艺术,立体派就是从他的绘画中获得启发而形成的一个派别。自然是伟大的,自然界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从对自然物象外形、结构的认识到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新结构”的创造,都来源于学生对自然界敏锐的观察、独特的思考和灵感的迸发。因此,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学生多出去采风、写生,从自然界里获得启发,进行大胆想象,进而设计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如图8,这是王书万先生设计的一幅汽车效果图,其外形好似一条游动的鲸鱼,显得灵动、活泼、可爱。这种来自于自然的灵感可应用于工业造型设计中,同样也可应用于其他设计及设计素描之中。罗丹曾说过:“仿效自然吧。”在中国画中更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有这些都表明一点,大自然是我们学习的艺术宝库。
3.引导学生旁征博引,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修养。有人曾这样说过:“学什么专业,搞什么画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气息与你的个性语言。”这里所说的气息、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特创造性,然而创造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获得创造性的佳作也须先经历对知识、资料、以往经验的组织,以及对技术、设备的掌握等阶段。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开阔的眼界,创造之源自然枯竭,个性特点也自然不能形成。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看优秀作品,向大师学习,直接面对大师,感悟其作品的魅力所在。如毕加索的著名的“牛”的变形图例,记录了他几十年来从写生到变形,再到抽象概括的探索过程。毕加索是西方现代艺术家,他的那幅“牛变”图就是经典的设计作品,从第一幅的写实图到最后一幅的简约概括的图样,体现了毕加索的创造思维的全过程。学生通过研究这类作品对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会产生较好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补充包括美术史、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古典艺术家们的作品,而且了解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既了解西方的艺术作品,也了解东方的艺术作品。从而把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升华,获得创造性的灵感。这样,就会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随心所欲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当然,设计素描教学的创造性的培养也不是这么三言两语就能全部叙述清楚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过程。富有创造性的设计素描应是抽象的结构与具象的形象的结合,是一种丰富的视觉化的象征。黑格尔曾说过:“艺术也可以说是要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而设计素描的创造性的成分也就是设计素描的灵魂。
参考文献 :
[1]姜今,姜慧慧.设计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3月第2版.
[2]宫六朝著.设计素描,花山文艺出版社,第54页.
[3]美术向导,总第116期,第52页。
[4]吴华先译.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学校设计基础教学大纲,1985年5月第1版.
[5]邵琦著.中国画文脉,转载张躁《历代名画记》,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年1月第1版.
[6]Hegel.G.w.F.Aesthetic lectures on fine Art,translated by T.M.Knox.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New York.
[7]何伟.新表现素描,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第1版.
[8]林朝阳,何伟.联想素描与设计向导,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