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艺术概论

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

当时的小剧场话剧运动虽然是在较小的观演空间进行的演出,但其观演模式还是传统镜框式舞台结构。真正的小剧场话剧是从80年代开始的。
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是改革开放的新的 历史 时期。 社会 生活的巨大变革使这一时期 中国 话剧走向低谷。困境中的话剧开始全方位革新,探索新的出路。在戏剧 理论 上,小剧场戏剧的环境创造与空间设计推倒了斯坦尼拉夫斯基的“第四堵墙”的观念。布莱希特和中国传统戏曲强调戏剧假定性的观念,成了实验性和探索性中国小剧场话剧的一面旗帜。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打破了斯坦尼戏剧理论和演剧体系,西方各种戏剧理论思潮和创作 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纷纷涌入我国,使我国新时期话剧舞台美术设计风格处于传统与 现代 ;中国与世界的时空交汇点上。这一时期反映社会生活转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 哲学 的变化;反映普通个人生活经历,深入家庭生活矛盾,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心灵的戏剧作品增多。丰富的 内容 与形式为话剧的舞台美术设计的构思与创意,提供了一个自由创造的新天地。
一批让人们耳目一新的舞台美术形式,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感觉。
象征主义的象征寓意,立体派的体和面,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和意识流等,具有较强形式感现代派 艺术 手法的运用,使新时期舞台美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造型趋势。
新时期第一台探索性小剧场话剧是《绝对信号》。1982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楼上一间客厅式房间里上演。三面观众立体小平台支点丰富,演员与观众近在咫尺直接交流。
《绝对信号》以心理逻辑为主,运用意识流手法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组接,把人物心灵的隐秘外化为直观的舞台形象,表现了新时期戏剧舞台美术的最初形态。在继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传统和中国民族戏曲传统基础上,深刻体验与鲜明体现完美结合,舞台美术造型艺术效果达到了当时大剧场无法达到的境界。
80年代初,国外许多新型演剧舞台结构被介绍到我国。就舞台与观众席的位置关系而言,有中心式、伸出式、围绕式、开放式、推进式、混合式等舞台形式。当时探索实验性小剧场话剧虽然没有这类现成的正规小剧场模式供他们演出,但许多非正规小剧场同样有效地表现了这类观演关系。无论是工厂、 医院 、学校一角,还是歌舞厅排练场,都可以成为当时的小剧场话剧演出场所,都有可能被布置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场景。
非正规小剧场观演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小剧场演出场地的建筑造型,是形成其舞台美术风格样式的主要依据。
1989年南京全国十家院团小剧场话剧展演场所,一个是南京市既作歌舞厅又演戏的“百花艺苑”,另一个是南京杂技团的排练场。都是观演不确定的空间。所以演《天上飞的鸭子》时它是俱乐部娱乐厅;演《欲望的旅程》时它是报告会场;演《屋里的猫头鹰》时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环境,一个由猫头鹰构成的黑匣子空间。观众也成了戏剧环境因素而被设计,当他们披着黑披风戴着猫头鹰面具进入戏剧活动环境时,他们已成为场景造型的组成部分。
1993年北京全国小剧场话剧展演时,《情感操练》的观演场所在北京儿艺剧场的舞台上。观众入场时要顺着一条布围成的窄道走到舞台后面演出场所。表演区是放大了的床、枕头、惨白的床单和似帐非帐当空悬挂的布幔;那舞台上本来就陈旧斑驳的墙壁在冷调子中显得压抑隐秘,组成一种特定的戏剧活动空间,给人一种与主人公婚姻状况相同的联想。不等到开演,观众经过场景走向自己座位时,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规定情境。
89和93年两次全国小剧场话剧展演,都存在着对空间关系的不同处理。一类是利用小剧场物理空间变近,充分表现细节,如《火神与秋女》中褚大华和王立雄为秋女饯行时打开真的酒喝,那酒味充斥整个小剧场,观众也象剧中人一样,共同吮吸着酒气共同体验那沉重的心情。道具的细节真实,演员的情感细微变化和整个演出环境的综合信息传递,使观众对规定情境的感知为自己就是事件发生时的目击者。
另一类则根据实际需要和主观意图,去重新设定观演空间关系构成,创造一种充满活力与趣味的戏剧活动空间流动感。如89年南京展演的小剧场话剧《天上飞的鸭子》,演区是类似时装表演用的伸出式舞台。一个“Y”字型栈道,将观众席切分为三块,随着演出进程, 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角度在不断变化。
再如,1993年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出的小剧场话剧《大西洋电话》,设计了八个表演区,形成了对观众的八方包围,同时又有穿越观众席的“中心表演”。主要表演区处理在一个“Y”字形舞台上, 正面是人物活动主要场所,客厅卧室;同时又在剧场几个角落分别设计设置了海滩、街头电话亭、临时居室等。几个不同的场景点,演区“辐射式”空间处理使舞台美术工作,从舞台扩大到整个戏剧活动空间。这种根据演出场所建筑造型特点对观演关系灵活多变的整体环境创造,使舞台美术设计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来为观众创造全新的陌生的环境,那富于情感的心理暗示和氛围化空间造型,使小剧场话剧充满了创造趣味。


新时期探索性小剧场话剧,演员表演越来越生活化,几乎完全摆脱大舞台腔调。但场景则突破传统现实主义模式,追求假定性戏剧风格的时空自由转换,大量动用象征、隐喻、荒诞、变形,追求人的内心世界外化和潜意识的表现。
演出方式也追求贴近观众心理和物理距离,突出人的意识觉醒,追求探索实验性小剧场话剧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是从实际出发,为话剧的生存而探索的 艺术 实践。89年艺术形式受 中国 当代戏剧的探索性、实验性和反叛性风潮 影响 。93年以后,受艺术产业化市场化大潮的影响。出现了上海人艺的《留守女士》暴满400多场的动人景象。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的艺术实验,从一开始就肩负着艺术与票房价值的双重探索实验。对舞台美术的要求是:既要节省开支少花钱,又要创造全新的高质量的艺术形式吸引观众。在有限的 经济 条件下的努力终究其创造力也是有限的。
93年全国小剧场话剧展演中,中国青艺的《雷雨》是一出缩型的大剧场话剧,在一个小剧场物理空间里表现一个大户人家生活环境。整个场景造型堆集在一个狭窄有限的空间里,三级台阶似的三个表演区,有一个已经堵到第一排观众身边。当周朴园走向那长椅时,舞美刻意营造的那种幽远的悲剧意境立即消失在演员与观众都感觉到的窘迫与尴尬里。
很多小剧场话剧时常碰到这类 问题 ,主人公强行接近观众进行“直接交流”,这种人近心远的交流反而使观众与演员心理距离远了。有的观众喜欢近距离,也有一些不太喜欢。《屋里的猫头鹰》要求每一个观众都要披戴猫头鹰服饰,有的观众愿意,有的就不太情愿。事实说明不可能所有观众都是发烧友。不顾观众是否理解和认同,一味追求满腔热情的自我表达,是小剧场话剧在90年代后期逐渐走向低谷的主要原因。
90年代后期,各种新兴 科技 产品、材料的运用使舞台美术表现力大大提高,话剧舞台美术,在市场的推动下重返大舞台、大剧场。在对 现代 派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双重借鉴吸收融会与创造中走上中国现代民族戏剧之路。
在话剧与其他戏剧艺术形式的漫长结构调整中,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将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长期存在和 发展 下去。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实验,将对中国话剧从传统到现代产生跨世纪的深远影响。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zhmss/13/2019-09-18/18387.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概论最新 美术史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