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柴可夫斯基的《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从诞生之日起,人们对其评价就存在着差异与争议。文章从该曲的音乐素材运用、钢琴与乐队配合的音响效果及音乐表现魅力等视角入手,浅谈了对该乐曲的认识及感受。
关 键 词:第一钢琴协奏曲 乌克兰民歌 奏鸣曲式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涉及的体裁面极广,数量也很可观,他一共写出十部歌剧、三部舞剧、七部交响乐、四套交响组曲、一系列标题性交响序曲、幻想曲和器乐协奏曲,还有上百首浪漫曲和大量钢琴曲等。从他的作品特点上看,他首先是一位抒情诗人和心理戏剧家。他所创作的鲜明、深刻而有力的旋律形象,具有令人心驰神往的感染力,他在世时,他的作品便已受到听众非常广泛的赏识和欢迎。
柴可夫斯基一生共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中以第一钢琴协奏曲最为出色,最常演奏,是众多同类作品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名曲之一。此曲具有西欧风格,以及豪放的斯拉夫特性。那多彩的管弦乐法,以及艰深的钢琴技巧,充分展示出非常鲜明的色彩,尤其是曲中优美的民谣主题,更是脍炙人口,感人肺腑。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乌克兰民歌曲调,同时也特别表现出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的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非常丰富,它的主题呈多样性的对置,紧张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作者曾多次把这部作品列入自己的交响乐会曲目,确立了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采用的是古典协奏曲三乐章结构;他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一种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这部作品的特点;第二乐章,乃是交响曲中的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第三乐章则为全曲做了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总结。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以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以匹比的。乐章从一长段引子开始,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法国号的音响特别突出。接着,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钢琴用密集洪亮的和弦伴随着它。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闪烁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具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与此同时,钢琴遍及它的整个音域的活动,它那艳丽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了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钢琴在这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这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当随口哼出“So Mi Re Do”时,就会立即想起这首作品,而这段曲调就成为此曲的“商标”,但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它只作为序曲的主题而出现,在第一乐章中没有多加发挥。进入呈示部主题是乌克兰民间的一支哀怨的曲调,柴可夫斯基并没有改变这支旋律的音调结构,只是把这支悠缓的叙事性曲调纳入一个出奇的节奏型,即在每一个三连音当中插进一个休止符,从而把这一个主要是抒情的形象瞬间转换成充沛的诙谐性形象,简直就无法认出它是直接从民歌旋律转化出来的,柴可夫斯基发展主题的丰富想象力和胆识,由此可见一斑。第二主题是第一乐章的抒情的中心,充满温暖而诚挚的感情,它包含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现过的主题素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支旋律是对幸福的向往、最初的内心激动,热情的努力、忧郁和犹疑的形象先由木管乐器奏出,接着钢琴再加以重复;第二支旋律同样温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并没有丝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轻盈摇动的音型显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的是第二主题,在这里这支温柔的“慰安之歌”有时变成英勇的号召,钢琴像激流一般的双八度的大段进行,加强了音乐的英雄因素;有时它那忧郁的疑问式动机经过不断的模进发展而引入戏剧性的高潮;乐队与钢琴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开展着,主题的变化达到了难以复制的地步。最后,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一些基本主题都有很大变化,靠近乐章结束处的一段华彩乐段,不但展示了钢琴演奏的卓越技巧,同时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总结,集中表达出这一乐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最后,尾声的音乐具有充分活力,它以其急速奔驰的音流,辉煌地结束了“钢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是介乎前后两个乐章之间的一首抒情间奏曲,其音乐怡神悦耳,具有文雅质朴的田园风味。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支具有民族气质的优美动听的旋律,体现了人对大自然形象的静观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远相亲的感情。这一主题的反复有五次几乎一成不变,只有乐器音色的变换而已,主题在最后一次陈述时,它的旋律才有所变化。
第三乐章是一首欢乐的颂歌,是充满朝气和生命力,乐章中出现的形象,全都在同一明朗、乐观的氛围中活动。乐曲的基本主题在乐队奏出的一段简短的引子之后由钢琴独奏奏出。像第一乐章的乌克兰主题一样,柴可夫斯基也赋予这个主题全新的特点:他用断音奏法的干枯音响,和弦式的织体,以及小伙子的踏步效果,借以强调表现出这一乐章的狂放活泼的舞蹈性特点和毅力。第二主题先后由小提琴和钢琴奏出。这个主题步调是在后来才把它所蕴藏的全部欢乐表达出来。这两个主题互相对比、互相补充,共同表达这终曲的明朗而乐观的基本思想。最后,尾声的音乐更是高潮迭现,其雄浑的气势,亢奋的情绪、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遗憾之处是此曲的性格非常男性化,尽管某些段落流畅优雅,但整体看起来是刚强的、雄劲的、魁伟的。因此,我们很少听到女钢琴家演奏它。对于学过钢琴的人,虽然明知不容易弹好它,仍然有在键盘上试弹此曲的愿望。可是面对乐谱时,又会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因此可以说,此曲从技巧上讲真是“难中有难”。尽管钢琴技巧艰深,甚至令人望而生畏,可它那极为光辉、灿烂而动人心魄的音乐效果和魅力,却从该曲诞生之日起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钢琴家为之而努力。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柴可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开朗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它称得上是19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峰,也是19世纪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