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金开诚先生把汉字看作是书法艺术的第一“硬件”,汉字在书法中除了可以给书家提供语句组成的内容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自身的构形就是一个美的形体,是书法美得以存在的关键。
关于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
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与汉字构形的抽象美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在造字之初直接描摹客观世界物象而形成的与文字的表意一致的形象,它具有美感,但只是基本层次上的美感;而后者则是汉字构形美的本质。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在文字发生之初,都是一些肖生象形的“构字形素”(还可能有一些作为指事用的点、线)。在历史的沿革和文字的发展中,这些“形素”成为“造字理据”,作为部件、字符不断组成新的文字。这些“形素”和“造字理据”也在不断地向字符发展,成为“基本上不象形”的部件,但它们最初是来自形象的,是汉字具有形象美的基因。文字起源的“象形”说、“文字画”说和“图画文字”说,正是对汉字具有象形性美的充分肯定。
越原始的文字应该越象形,书画是同源的,在汉字发生的初期,图画似的文字是存在的。唐兰认为,原始文字只有图形,由各实物的图形,用种种技巧表现更繁复的意义。①周有光说:“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图画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技术。原始的文字资料可分为刻符、岩画、文字画和图画字。”②
因此,象形性是汉字构形的重要特征,正如刘纲纪先生所说:“书法家在书写汉字符号的时候已赋予了这些符号以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形象性。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有形象可感知的,无形象可感知的美从来没有。”③然而,这种模拟物象的形象是汉字构形美的基础,是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但并不是汉字构形的最高之美。有的书家在自己的书作中致力于反映这种形象,把书作中的汉字写得尽量接近其所表达的客观物象。事实证明,这样的书作给人的整体美感是不高的。汉字构形的美是抽象的形象美,这种美体现的是事物形象的情势、形式或形势,是形象的升华。
汉字构形的抽象美
描摹客观物象是先民造字之初的主要手段,文字发生时呈现的是一些事物形象,这一点和绘画是无多大区别的。然而,我们在进行考古研究时并没有看到那么多生动如画的形象,而更多的则是一些抽象的、特征突出的表意文字。这主要是由文字的功能所决定的,它以表意、表音为主,大家共识就够了,其形体当然越简练醒目越好,这是汉字构形之所以表现为抽象的形象美的根据。对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文字从其起源之时就具有抽象的性质,即使有些是象形的,但后来又很快抽象化了。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字的最先,“虽是一种‘象形’的,而很快走上‘象意’与‘象事’的范围里去”。④
然而,汉字这种形象的抽象形式已经比上面所谈到的象形的具象形式更加生动,更具美感。正如宗白华所指出的:“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这一点就有艺术性。原来是象形的,后来中国文字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但是,骨子里头,还保留这种精神。”⑤这只是汉字抽象的形象美的一个方面。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汉字构形的抽象的形象美是一种生命意象,是力象之美,是汉字构形的本质美。而从力象角度认识形态是人类知觉的本质。
形态构形学理论认为,人对形态认知的思维程序是:自然形态——写实形态——归纳变形——抽象形态。“我们这里所说的抽象变形,指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表现,即要把形状变成形式或形势,成为内力运动变化的时空表现。……观赏者有意无意中都把形象的内力运动变化感受为生命活力,这是艺术通感的必然结果。因此,形象的抽象变形就成为:将形象所具备的生命活力,用点、线的运动组合来表现。不管它多么抽象,只要它保留了那种与科学公式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它就是有效的表现形式。”⑥这种抽象是对物象的气势、动态以及节奏构造的抽象。这是一种似真、幻真的形象,它具有一定的迷惑力,作用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激发欣赏者再认识的快感。这形象美的本质就是力象美,力象具有单纯性和真实性,能反映人类本质力量的情态。
汉字构形美的本质正是这种抽象的形象美,它是走过了从具象形态抽象为点线的历史过程,汉字构形美的本质正是这种能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力象美。“从象形到符号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符号到形象是从抽象到具体——实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前一个‘具体’来自自然物,后一个‘具体’来自人生理想。两种‘具体’都具有‘生命’,都可以称为有机体,但前者是指自然生命,后者是人对自然生命的一种抽象化、理想化的创造。”⑦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先贤们用“势”“力”审美范畴述说书美,正是对汉字构形之本质美——抽象的形象美、力象美的准确把握。为了说明汉字构形的抽象的力象美,古人常取比类取象的方法,用生动的自然物象所具有的力象美对书美进行比喻说明。最近,张捷等学者对“古典书论中自然意象描述的类型”作过一次初步统计,统计将古人曾使用的自然物象分为“山岳、悬崖、泉水、河溪、湖海、树林、花草、藤蔓、鸟禽、猛兽、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龙凤、神兽、龟蛇、风雨、日月、星辰、云雾霞霓、雷电、季节、天空”22类,从汉至清分为8个朝代,对各个朝代的书论家使用自然物象的次数作了很详细的统计。根据统计,其中被描述最多的前4名是鸟禽、山岳、龙凤、神兽和云雾霞霓,有的形象被用来比况书美,在一个朝代的典籍中便达八九十次之多。⑧古人曾描述道:“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群鸿戏海”,让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力象的态势,或者说是一种情态,而不是“龙”“虎”“云鹄”“群鸿”之类的具体形象。这也就是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与抽象美(力象美)的不同所指。
注释:
① 唐兰著《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14页。
② 周有光著《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 页。
③《书法研究》,1982年第3期,第56页。
④ 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7页。
⑤ 宗白华著《中国书法艺术性质》,原载于《书法研究》,1986年第1期。
⑥辛华泉编著《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第43页。
⑦《汉字何以成为艺术》,原载于《中国书法》,1997年第4期,第68页。
⑧《中国书法》,2004年第2 期,第26页。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