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赝品一向被视为过街老鼠,人人恨不得“刀刀斩尽,刃刃诛绝”。其实,这种观点和做法值得商榷,因为有些赝品虽非“正宗”,但同样凝聚了智慧,同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因此,对于赝品,应当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实行分而论之,取其精华,去除废品。
仿品价值 很多赝品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仿品,在制作它们时,也融进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譬如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当年临摹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石溪等历代名家画作的仿画,这些仿品严格地讲,均属赝品,但其绘画水准与原作难分伯仲,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原作。因此,在国外收藏市场上,这些“赝品”的价格有时反倒比真品还高。
精品价值 有些赝品虽系仿制,但做工依然精细,工艺依然独到,艺术水准依然较高,有些居然还称得上是精品。比如宋、元、明三朝,曾有大量的铜器和瓷器等赝品器物流入民间。这些器物形制或开阔或精巧,纹饰或富丽或精致,铭文或严谨或多变,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一度成为后世的珍藏,多数身价不菲。 文物价值 赝品也是“文物”?这话说出来肯定没多少人会相信,但不是永远不可能,因为有些高仿赝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当真品在数千年的收藏链条中消失或破损时,一些高仿赝品就会填补同类真品的空白和不足。专业人士认为,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仿品,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风雨剥蚀,也将成为文物,绽放出艺术光芒。当然,这些赝品必须是名家高手仿作出来的精品,而非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炮制出来的新型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