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
发现的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
呈“T”字形,
象手杖柄,
柄上刻有横线、斜线和直线。
另一件木雕鱼长11厘米、高3.5厘米,
很象一条活泼的游鱼,
是一件纯供欣赏的艺术品。
当时没有金属工具,
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
制作的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商周时代,
出现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
说明木雕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
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
装饰方法已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
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
盛行漆绘木雕,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
俑体以长木削成,
形体仅具轮廓大形,
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
是代表作品。
汉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动物木雕,
如牛、羊、马、狗、猪、鸡、鸭等,
另外也有车、马、船、耳环等器物。
俑的体态表情生动,
有男女侍、人首兽身俑、说唱俑、仪仗俑、武士俑、骑马俑、生肖俑、动物俑、神兽俑、乐俑等。
木材易腐烂,
汉代以前的木雕流传至今非常不容易。
晋代以后出现木偶,
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
隋代至五代时,
木雕的佛、菩萨、罗汉等寺院造像最为引人注目。
唐宋以来,
越来越多的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
日用品上的雕刻更为丰富多彩。
文房用具木质笔筒大都出现于元代,
木雕日用器物如木雕龙勺、笔架、木质碗碟、杯盏,
以及木雕工艺饰品中的挂件、摆件、手杖等流传下来的很多。
现在的古玩市场可以看到明清两代的宗教造像,
建筑木构件上的木雕装饰,
家具的雕刻等等。
尤其是清代,
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
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办,
并相继形成浙江东阳、乐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
台湾鹿港、大溪、三义,
广东湖州、汕头,
山东曲阜、云南剑川、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许多地方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
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之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