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伪作除有地区性的区别外,尚有时代性的差异。前者主要强调假器制作各地有各地的特征,而后者则认为假器制作还有时代性的不同,即随着社会历史的向前推移,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又有其不同的政治面貌、经济环境、人文景观以及价值取舍观念,因而反映在伪器制作上也有其时代性。简言之,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伪器有着各自的作伪特点。要能准确地辨明器之真伪,最根本的要求即要把保时期、各种类型的青铜器作伪特征弄清楚,找出“伪”的特点,伪器也有原形毕露了。
如何鉴定唐代青铜器伪作呢?这主要要求我们了解唐代经济文化背景,认识唐代仿古作伪特征,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金属的冶炼和铸造工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冶炼铸造的种类增多了,除青铜器、铁器外,金银器也大量出现,而且上自皇帝嫔妃、达贵显宦,下及士子学人,多钟情于金银器皿。这时的青铜器大有被冷落之感,仿器水平一般。以故宫收藏的一件唐仿四周觯而论,就的确谈不上仿造精良逼真。这件仿器是出于找过蜡的熟坑器,口内、颈部、足内均有明显的旋纹,底部下凹,圈足较高。通过鉴定这件仿器,使我们认识到唐代伪作青铜器基本特征。
首先,仿器比真器质地更细,这时指唐代冶炼铸造水平比之商周高出一筹的表现。仿器呈银灰色,多出于熟坑。
其次,仿器的口、颈和足内外均有旋纹,而商周真器没有。这使仿器失去了逼真感,说明艺匠重视的程度不够。
最后,仿器的底部一般下沉,低于商周真器的器底,这样,仿器的足部明显高于真器。这一作伪技术上的重大失误只能说明唐人已经不重视青铜器了。从遗留下来的唐伪器看,青铜器物多为佛门所用,如铜体、净水瓶、佛像等,这也符合唐代佛教盛行的定观情形。
从铜质辨真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分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青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砂粒.宋仿铜器,合金部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铜、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清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
因此,由铜质来鉴定器物的真伪,要看耳、足、口沿、底部露铜外的质色。
从颜色辨真伪
真器地子的颜色、层次是错综复杂的,古铜行家通称“黑漆古”、“绿漆古”、“水银沁”、“枣皮红”等,这是指器物地子的光亮程度和颜色深浅等情况。
表层地子呈漆黑色为黑漆古,吓绿漆色为绿漆古,呈灰白色为水银沁,呈红色为枣皮红。而这几种表层地子颜色的形成与埋藏条件有关,也就是与土壤中含酸、碱及干湿程度等有关。湖南出土的青铜器,人称“水坑”器,地子的颜色多碧绿,亮晶晶的。北方出土的青铜器多为“干坑”器,地子颜色多呈白色或黑灰色,光亮。
因此,掌握了青铜器真品和赝品在颜色上的区别,就可以鉴定出其真伪。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