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民间说起学习书法,往往称道“颜筋柳骨”,当作学书者的楷模。“颜筋柳骨”,是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709一785)和柳公权(778—865)的 艺术特色。
先谈“颜筋”。颜真卿的书法,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世称“颜体”。俗话说:“书如其人。”欲识颜书,得先知其人品。
那是天宝末年,叛将安禄山在渔阳敲响了鼙鼓,铁骑南犯,河北郡县望风披靡。唐玄宗闻乱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无一忠臣吗?”不久,即闻平原太守首举义师,屡挫贼锋,河北十七郡起而响应,共推其为盟主,聚兵二十万临敌,致使安禄山叛军首尾不能相应,既不敢南向江淮,又不敢急攻潼关。这时,唐玄宗遂又惊喜道:“朕不知平原太守何许人也,竟能若是!”
这位堪称中流砥柱的平原太守,就是书法家颜真卿,时年四十六岁。
正是这一年,颜真卿在平原(今山东属县)写下了《东方朔画像赞碑》。碑书笔笔凝重,字字磐石,筋强骨硬,严正峻峭。书法家将其誓死御敌的浩然正气倾注到笔端,化作其艺术的风格了。
二十八年后,颜真卿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了。他又奉旨去劝谕叛迹已昭然的藩镇李希烈部。这是他的政敌为他设下的陷陕。他明知是险途,但却凛然就道。既至,李希烈养子千人,拔刀横目,汹汹欲试。颜真卿精神矍铄,举止自若,色不少变。叛军未敢贸然动手。
李希烈欲称帝号,胁迫颜真卿为其宰相。颜真卿守节不从,斥贼为逆,正气浩然。叛将为之失色。李希烈遂拘禁颜真卿,并挖下方丈大坑,传言说:“若不从,即坑之。”颜真卿视死如归,岿然曰:“死生有分,不用罗嗦!”李希烈亦束手无策。
后来,王师势振,李希烈虑有不测,又命架薪浇油,点起大火,告之曰:“若再不从,立遭火焚。”颜真卿愤然举身投火,又被救止。
早在这之前,颜真卿度贼势难久,而自身亦难免,遂给朝廷写下遗表,又自己撰就墓志、祭文,并指寝室西壁下说:“此吾葬身之处也!”
果然,最后叛军情势危急,遂将颜真卿勒死,时年七十六岁。
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忠贞不渝,临死不屈。他为人的品格同其书法的风格一样,浑厚坚韧,正大方严。
颜体书风没有初唐书风(以欧阳询、虞世南等为代表)的清丽秀媚,却有着盛唐雍容伟壮的风姿。
人们谈起颜书,多指出它最明显的待色是“蚕头燕尾”、“横轻竖重”。
何谓“蚕头燕尾”?颜体横、竖笔的起端,下笔时均运用藏锋,而后顿转,故起端形若“蚕头”。它的每一捺笔末端,临终则着力顿挫,再起笔轻轻挑出捺锋,其状若“燕尾”。
何谓“横轻竖重”?即书写横笔时,用力较轻,笔划也略细,而书写竖笔时,贯注全力,笔划也较重。
前者给人以力透纸背的感觉,造成了笔力千钧的艺术效果。后者字字都给人以厚度感,具有浮雕美的艺术特色。
颜书碑帖流传至今的有七十多种,近年还有新的发现。颜体楷书的代表作有《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碑》、《麻姑仙坛记》、《颜帷贞家庙碑》等等。行书名作有《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等。这些都是千余年来学书者争相临摹的范本。
谈及颜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清人王文治有诗曰:“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其作品犹如大海搏鲸,神力冲天的,只有三家:杜诗、韩文、颜书。
在 中国书法史上,自王羲之创新以来,王体统治书坛达数百年。唐初书法名家辈出,但皆袭晋人笔意,无所建树。至颜真卿出,始创新书体,体现了盛唐的时代风格,唐代方可言有书法。尔后,宋初书家学颜体,犹如唐初争学王体一样。故宋人有“学书当学颜”的诗句。
次谈“柳骨”。柳公权,字诚悬,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故世人如同称“李杜”、“韩柳”一样,并称其为“颜柳”。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继学颜真卿,并兼采历代书家之长,熔为一炉,自成一体,即“柳体”。柳体间架严谨,风骨挺拔,故有“柳骨”之谓。柳书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柳公权二十九岁才中进士,初做地方小吏,世不知名。四十几岁时,唐穆宗李恒在寺庙中偶然见到柳公权笔迹,甚为赞赏,思慕其人,柳公权方拜为京官,成为皇帝身边的人。柳公权活了八十八岁,历仕七个皇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太子太极,太极,少师。
史载,柳公权的为人品格,颇似其书风,字字严正,笔笔铮骨。
相传,唐穆宗在位,荒唐放纵,臣下少有敢谏者。有一次,穆宗问书法运笔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柳公权借机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听出了弦外之音,气得脸色都变了。这就是世传的“柳学士笔谏”的佳话。
唐敬宗李湛,目光短浅,禀性猜疑,无甚作为,却喜颂扬。有次,他在便殿召对六位学士,当谈到西汉文帝崇尚节俭时,就举起袖子说:“朕这件衣服已浆洗过三次了!”学士们纷纷称颂他节俭美德,唯独柳公权一言不发。敬宗遂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主宰天下的君主,应该进用贤良,斥退不肖,赏罚分明,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陛下穿件洗过的衣服,同治国安邦的大功大德相比,这只不过是件区区小事啊!”在场的大臣听了都吓得发抖,柳公权犯颜直陈,却毫不畏惧。
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其风骨峻峭的书法相表里,均为时人所推崇。公卿王侯们常常以重金聘他书碑。谁家为先人立碑如得不到柳公权的手书,就会被人讥为不孝。外国人来中国贡纳、贸易,也往往另备一份重金,叫做“购柳书”钱。
柳公权因此家富巨万。他把大宗金银财宝都交给家奴去管,经常被窃去,也不在意。有一次一笥金银酒器又被家奴盗用。柳公权知道了,也只笑笑说:“银杯化羽逸去了。”不予追问。然而,柳公权的笔墨纸砚,图册书籍,都亲自保藏,家人也不得与闻。
如何看待毛泽东的书法在艺术上的成就?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数千年来,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书体。井涌现出了许多独步书坛、自成流派的书法艺术大师,毛泽东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毛泽东一生里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无论是军旅倥惚之中,还是陕北窑洞的灯光之下,直到他进城坐定菊香书屋之后,他那只笔耕耘不止,流淌出俊逸潇洒而又豪气的墨迹, 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毛泽东书法艺术他初练魏碑,酷爱王羲之、王献之之风格,后深得张旭、怀素狂草之神韵,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独具豪情奔放之个性。尤其是草书,傲然不群,自成一体,用“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来形容毛泽东的书法恰如其份。
“柳体书法”由谁所创?
唐代兵部尚书、书法名家、柳宗元之堂叔父柳公绰,曾屡迁开州刺史,其弟柳公权也是唐代大臣,更是书法大家,兄弟二人的楷书自成一家,世称“柳体”,为我国楷体...
书法和书道有什么区别?
我们常说书法、书道、书艺,这之间是否有一种可以体察入微的区别。书法是指书法历史演进之中形成的,内在规定性所制约和导引的书写基本形态。书道是指更为自由的、籍借这种形式,只有系个人胸怀的生命姿态。书艺则更侧重指书写形式、所表达的摄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艺术创作行为,今天它泛指所有与书法相关的书写或类书写的形态。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是指?
“吴门三家”——明代中期,书法家普遍摆脱台阁体书法的束缚,重倡帖学本义,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派书法。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门三家”。其中又以擅长草书的祝允明(1460—1526年)成就最高。文徵明、王宠工于小楷。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哪一件?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做,麻纸墨迹本,高28.7厘米,长77厘米,23行,共计235字。又涂抹34字,合计269字。《祭侄文稿》是一篇书札草稿,内容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季明的祭文。本为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文稿书法备受后人推崇。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此稿拖尾有后人题跋九则,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