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常识 > 收藏知识网

“全国江山一片红” 红色收藏都收藏些什么

看过五泉山澽源寺那雄健肆放又不失清润秀逸的牌匾,我真为甘肃有一个徐祖蕃先生而感到骄傲。

徐先生凭借自己深厚丰富的文化功底和艺术造诣,将汉简和敦煌写经两种书法的笔意自然糅为一体,创立了自己独有的书法风格,凸现了书法创作的地域特色,得到了书法界的普遍好评。同时,徐先生对甘肃的文物陈列艺术由平面设计向立体空间设计的推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个清朗的冬日,我有幸坐在了汉学家徐祖蕃先生的家中。当我肃然起敬面对他时,我觉得徐先生并不象多数人眼中的那样——孤高、清傲、难以接近。我所看到的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徐先生,他的眼中始终透着一种历经沧桑饱学之士独有的自信和坚毅的神态,他始终以和蔼平和的语调与我交谈。
王:您一直把写“西北人的精神”作为自己书法创作的理想和追求。我想了解到底西北人的哪些精神感染了你,令你这样几十年孜孜不倦坚定着这样的思想意识,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徐:艺术追求,是从事我们这行业人的灵魂。艺术追求离不开地域文化的特点。甘肃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马家窑文化、大地湾文化形成了甘肃独有而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作为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研究的人,我坚信根据自己所熟悉的西部生活,寻找它独有的艺术特点、特来创立甘肃特有的文学艺术,创造属于自己的这部分文化之路是可行的。我认为提高整个西北人的文化档次,提高西北人的自信,才是甘肃的艺术家该做的。当然,有了这种思维还是远远不够的。书法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最重要的是给人的第一感觉。我自信在这方面我有超前的意识,决不走前人走过的路,在艺术上一定要探寻自己的路。而驾驭这种形象意识,就需要气势,需要艺术家的心胸如戈壁滩般宽广,像黄河水般具一泻千里的气势。要有“西北人的性格”的大家之风,即是在大的方面追求气势,追求粗旷的风格;小的细节方面,则要精雕细琢,力求达到工艺品的水准。如此,就达到了粗放、细腻、阴柔、阳刚并举的最佳效果。
王:人们常说一个人的一生和他的家庭出生,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您作为一个从事文物研究和书法创作的学者,您感觉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中得到了哪些对你一生受益的东西?

徐:我的祖籍是山西五台县,我是在北京长大的。我的祖父和曾祖父都通过朝考,做过翰林院的编修。曾祖父著有《瀛环志略》一书,内容主要是介绍世界地理、状貌、异国风土人情,这是中国第一本将国外的博物馆介绍到中国的书籍。这可能对我后来从事博物馆专业有很大的关系。我小的时候家境一般,父母总是鼓励我学理工科,那个时候掌握一门技术是很吃香的,但我从小喜爱幻想,凡事都爱刨根问底,不太守规矩,是个崇尚自由的人。在工作中我喜欢想象,搞文物陈列、搞书法、搞篆刻,我靠的就是思想,靠的就是自己的思维能力。我做任何事都会用理论来指导自己,假如没有现存的理论,我就要努力搞清它客观存在的道理。表现在书法上,就是不同性格的人必然产生不同性格的书法,产生不同性格的艺术作品。
王:您一直在融合汉简和敦煌写经两种书法的笔意上做着努力,您认为两者的相合之处在哪里?我认为汉简和写经所依附的材质有很大的不同,当统一于一种材质时,它们还能保持本来的面貌,还能有自己的神韵吗?
后,在神韵方面更加浓厚,更加丰富了。6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代表甘肃参加出国展,当时写的就是汉简。提到汉简,首先该明确的是最早写汉简的并不是甘肃人。我将西北人的审美情趣糅合到书法作品中,力图表现西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个性,效果非常好。当时社会上刮了—股汉简热,许多习字的人很盲目,不知目的地写汉简,忽略了写字的本质,将其作为一种出名的手段,把汉简书法庸俗化,失却了它原有的神韵。艺术忌讳千篇一律,它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根据需要去创作。于是,我在前辈们实践过的基础上,从敦煌写经寻找开拓之路,而且选择从文字的内涵上来理解认识它。从汉简到敦煌写经,正好构成一个系列——这一系列包容了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转化的全过程,将中国隶书楷化的过渡期文化特征表露显现了出来,也提示出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对中国的过渡期文化如何认识?一个文化在转化时期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将这部分文化进行科学的研究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汉简书法中必然有敦煌写经的符号在里面体现。我编撰《汉简书法选》和《敦煌遗书书法选》两本书,实质是在完成两点连一线的工作,我所想解决的,是在漫长的几百年中对过渡期文化的认识问题。

我记起科考者们曾说的一句话:在宇宙的空间上观测地球,只能见到万里长城。这一结论性的观点说明两点或是多点连线的工作是有很有必要的,许多人意识不到。徐祖蕃先生真的是具非同常人的悟性和灵智。

王:我知道您的字在兰州很少,也很值钱,但您很少给人写字,您对名利怎么看?您很看重自己的名节是吗?您自傲的根性是出自心源,还是因为非要和别人不一样的偏激情绪?

徐:我很少写字,是因为我没有时间,我的专业也不是写字。我从不想在社会上成个名,我不需要这个,我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干点自己爱干的事。我干任何事靠的就是头脑,靠的就是思维能力,我的实力就是我有超前的意识。我很自信,在这一点上和别人不太一样。 王:甘肃的书画家很难把他们归算做很纯粹的文化人,因为他们普遍欠缺对艺术理论和文化传统的领悟,那麽您认为这种状况是因为什么?书画艺术在这块土壤里足否已经被世俗所同化,流变为一种附庸文雅的手艺?
徐:这个问题要从中国的文化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皇族文化加上文人的文化,书圣王羲之代表的就是文人的文化,皇族文化则来自民间。民间文化是经过一代代人民智慧的积聚,再经专家提炼出来的东西,它怎么能不美?如矿源一般不断地被发掘一样,要丰富文化的内涵,就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唯一前途。书法创作追求自然而然,糅合在书法里,书法就自然附着了创作者的思想。搞中国文化,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条线、两股道必须相糅合,同时发挥想象力,因为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否则必然表现出一种浅薄,流变为写字匠。
王:您虽然是搞文物陈列设计的,可您的美术字在西部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得到多数人的首肯,能谈一下你写美术字凭靠的是什么思想吗?
徐:写美术字,讲究书卷气,刚健又秀丽。我意识到中国的文化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要从几千年中国书法的海洋里寻营养,靠近民间广阔天地,汲取民间文化的底蕴,尽显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将中国书法的藏锋运笔的笔法和结构理论糅合运用到美术字当中。
清朝的著名篆刻家邓石如有句名言:即白当黑,指的是黑白关系。我把中国书法总结为八个字:黑白关系,方圆关系。前者指结构和空白点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指书法虽然千变万化但在形象学上离不开方和圆的关系。俗语说方多即板,圆多即软,必须恰到好处,做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实际就是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方圆结合的好,书法效果一定会好,这样写出的美术字看上去很有厚味,很有格调,才能不俗。

王:外界人认识你是因为您的书法名气很大,他们似乎不太了解你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能就您所从事的专业谈谈吗? 徐:我是搞博物馆专业的,我主要从事的是文物展览和陈列设计。79年开始,我主要是针对江南、对中国陈列作了初步的考察,发现中国陈列的道路还处在初级阶段。陈列设汁也属于创作,创作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有时间性,但不是永恒的。在搞大型的聚群陈列时,我把它看如一首交响乐一样处理。每一件文物就是一个音符,三个音符构成一个小节,四到五个音符形成一个段落,无重复的感觉,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和谐,产生若干个起伏,产生无穷的变化,展现文物自然而本色的美。创造了整体的和谐后,再创造一个韵律宋破此和谐,最终形成起伏跌宕。这样有序曲、有主旋律、有尾声,之后让观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彩陶的展览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艺术欣赏。艺术欣赏即要用色彩的对比产生视觉的刺激,要把握文物之间的平和关系,还要把握人的神经变化,利用人的神经起伏宋产生韵律的效果。在甘肃搞文物展览,要以环境意识去把握,对表现丝绸古道的那种氛围非常有利。 我们的谈话结束了,再次环视徐先生那偌大的工作间,写字台、书架、展示版、收存柜都超常的大,足足四十支粗细不一的笔整齐地垂挂着,林林总总的工作物件把房间堆砌得满满当当,一棵近一人高的绿色植物盎然地生长着,甚是惹眼。我看得出,徐祖蕃先生平时就是把自己禁锢在这方与世独立的天地中欣然自得地工作着。我不禁暗自钦佩,已经很少有人能达到像古人那样独处一隅静心思考的心境,而徐先生却以自嘲的口吻肯定自我于娓娓笑谈中。在这方面,无疑他是很具人格魅力的。 我有一种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是快乐的。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也是幸福的。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5/17/2019-09-18/12563.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