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铜镜以精良的制作工艺和所体现的大唐雄风而在铜镜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唐代种类繁多的铜镜中,又以“千秋节”中的盘龙镜最具代表性。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唐代曾经盛行的“千秋节”是唐玄宗采纳大臣张说的建议,将自己的生日每年农历八月初五立为“千秋节”。“千秋节”这一天在所有的庆祝活动结束后,大臣们纷纷向皇帝敬献各种精美的铜镜,唐玄宗也向四品以上的大臣颁发铜镜,根据“千秋节”这个节日,玄宗决定用“千秋”两个字来作为铜镜的名称,这个时期制作的铜镜也叫“千秋镜”,这种“千秋镜”产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铸造历史长达14年。
唐玄宗时期,根据官职的不同,千秋镜的规格和图案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天子镜,天子镜以龙纹为主,龙的特点是一个龙头吞珠,另外,镜面上的龙可以翻看;第二类属于王公镜,是龙纹镜,以龙的侧身为主,龙头侧转;第三类是属于大臣镜,给宰相以上官员的,镜子两边铸有双鸾,上下是花蕾和宫灯,宫灯上面写着“千秋”两个字。还有一种赐给武官的,左右是双鸾,上下由两种图案组成,一种是麒麟,另一种是以燕鹅为主的对称图案。
关于千秋镜,唐玄宗曾用“光生百炼金”的诗句来比喻。也有人把千秋镜称为“金镜”,尤其是千秋镜中的盘龙镜,唐代众多诗人都曾写诗赞美,有“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的佳句流传,由此可见这种铜镜的精美程度。
笔者收藏一枚千秋盘龙镜(见图),这枚镜与同类镜相比有许多特别之处。其一是器型硕大,已发现的此类镜尺寸多在20厘米左右,而笔者收藏的这面盘龙镜,其直径达40.5厘米之巨,重约6.2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大的唐镜;其二是镜背龙纹,龙嘴大张,已将宝珠吞入口中,与同类镜中龙作欲吞状不同,龙身周围衬以三处流云,更加突出盘龙腾云驾雾的生动气韵;其三是一般盘龙镜多为素缘,此镜则在八瓣葵瓣上铸饰蜂蝶、折枝花纹样,极富生活情趣。
此镜制作精美,铜色银白,红斑绿锈从镜体中生出,镜背龙纹刻画精细入微,传神生动,构图活泼,装饰效果富丽堂皇,应是千秋镜中供皇家所用的天子镜,实为罕见,是唐镜中的极品。
极负盛名的千秋镜从唐朝天宝二年前后走向衰落,其重要标志是后来“千秋节”被“中秋节”所取代,历时14年的“千秋镜”从此画上了句号。千秋镜所见证的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一段历史,因此它除了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外,还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