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网上跟我的朋友esc有一段对话, 是关于什么是风光摄影的. 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
esc 说:现在的摄影书刊,讲器材和技术多,讲理论或感受的少之又少,学不到什么东西。高手们的感觉或体会,我们又接触不到,自己的悟性毕竟有限,想提高不容易。
移轴 说:是啊. 我们讨论一下你的话题吧, <<论风光摄影>>, 呵呵.
设计知识资源网 esc 说:请你谈谈你的看法,请多批评。
移轴 说:不敢不敢. 我也没有太多的看法.其实你的观点我很同意, 风光摄影跟一个国家的兴盛很有关系. 但我不太同意你所说的, 风光摄影不是现在世界摄影的主要流派的说法.
esc 说:它是一大门类,也可以说是一大派,但是在整个摄影活动或说摄影中,不是很主要的门类。摄影的根本功能在于记录,因此,记实和报道是摄影最能够发挥其特长的领域。 还有商业摄影。在全世界来看,风光摄影者是不多的,我想这大概与不挣钱有关系。没有多少人能够从中获利,以支持巨大的开支。
移轴 说:是的, 风光摄影太辛苦了, 从体力方面来说. 如果从商业价值来说, 风光不能与记实与报道或者商业摄影相比. 摄影的根本功能只限于记录吗?
esc 说:我想是这样的。从一开始,它突出的或说它区别于绘画的质的功能,就是强大的记录功能。
移轴 说:我想在中国可能是个比较特殊的情况, 就是以前摄影要为人民群众, 为政治服务, 所以风光摄影虽然爱好者众多, 但比起一些可以用政治题材来渲染的记实与报道摄影来说, 始终不能成为主流, 这也在摄影比赛里风光非常难拿奖可以看得出来.
esc 说:说得很对,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确是这样。但从全世界范围看,纪实和报道同样很突出,西方几大图片社的情况说明了这一切。相比较而言,风光只有美国摄影家表现得十分显眼。
移轴 说:呵呵, 是的. 我同意.日本的也比较出名.
esc 说:一方面美国有风光可拍,而西方大多数小国家无景致可拍,一方面美国人的精神状态好,更适合风光,尤其是大气势的风光。日本摄影家的风光就显得比较柔弱而小气。从场景的大小看得很清楚。美国人拍高山大河,日本人拍一花一叶。这与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很有关系。日本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但雄浑壮阔的一面没有,或说表现得很少,东方人的含蓄,日本与中国差不多。
移轴 说:话开始说到点上了, 其实我倒觉得风光摄影也非要高山大河, 也不一定非要一花一叶, 关键是要拍出自己的感觉与感情.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种形式, 其实景物只是一些元素而已. 如何利用这些元素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从而从画面里者射出作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摄影与文学作品一样, 值得永远描绘的只有两样东西: 生命, 人性.
设计知识资源网 esc 说:这个,很难。自然风光是个很具象的东西,个人感情想附着于其中而表现出来,很难。风光本身没有思想与感情,观察者看到风光后,产生一定的联想、认识、感情,这与观察者本人感情、思想的丰富程度大有关系。同样的风景,不同人看,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甚至不感兴趣,更谈不上感受了。
移轴 说:是的, 的确很难,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风光摄影到底是对景物的忠实还原? 还是用景物去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esc 说:而且看照片的人,同样得有比较丰富的思想与感情,否则,摄影作品就不会被这个观看者所接受,照片是给人看的,要想到看照片的大部分是什么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一件作品,只有在被欣赏后,才最终完成。然而在被接受之前,我们能够期待什么呢。
移轴 说:绘画呢? 不也同样有这个问题?
esc 说:是的同样有这个问题。
移轴 说:所以风光摄影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摒弃沙龙味的风光摄影, 朝人景合一, 天人合一的境界努力.
esc 说:拍照片的人,只能以纯视觉的角度去观察风光,多次问自己,眼前的风光真的那么好吗?没有了花香,没有了水声,等等,仅是图象,足以打动观者吗?这是一个风光摄影人在拍照前必须问自己的问题。还有一个环境和气氛的问题。摄影者在拍照片时,周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视觉、嗅觉、听觉在综合发挥作用,使得我们心情极好,从而认为眼前风光非常之好。照片出来之后,原先听觉、嗅觉方面的元素消失了,摄影观看者只能以视觉感觉摄影作品,作品的感染力就大大下降了,或说仅靠视觉传达出来的东西显得很不够,不足以打动观者,作品失败的主要原因,恐怕在这里,你认为呢。
移轴 说:是的, 我也是在拍每一幅照片是总要问自己眼前这片景物到底在什么地方吸引了自己?也有道理. 所以我想如果是拍的时候能有那种感受, 回来在灯箱上看的时候仍然有那种感觉, 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esc 说:是的,那就是把视觉放在首位的好结果。
移轴 说:但问题也在与每个人的审美观, 世界观都不同, 看每一幅的作品的观感也不同, 但人类总有某些方面是共通的吧?
设计知识资源网 esc 说:是的,善良的人性、完美的道德、对美的执着追求是人类共通的东西,虽然有层次的差别,但真善美是共通的。
移轴 说:所以又回到刚才我想讲的, 值得永远描绘的只有两样东西: 生命, 人性, 只要是这两样东西, 始终能打动观者的心.
esc 说:自然是有生命的,而且浓墨重彩地表现了生命之美,这就是风光摄影所呕歌的生命之美。爱美是人的天性,这就是人性了。这样说是不是很牵强?
esc 说:自然是一个整体,摄影只取其一部分,这就是构图了,我们所选择的这部分是自然中最精彩的,所以能打动见到照片的人。这是创造吗?当时的光与影,本来就存在,我们只不过把它记录了下来而已,至多是作了一番剪裁。当然,能否剪裁得当,那是摄影人的素养问题,也就是综合审美能力的问题。学养再高,那也是记录呀。
设计知识资源网 移轴 说:只是裁剪吗? 画面的取舍, 元素的组合, 这也是由作者决定的呀, 不只是单纯的裁剪呀.比如同一个景物, 每人拍的都不一样, 其实是反映了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 喜好不一样. 我觉得自然是永恒的, 是有生命的, 只是对其单单取一块, 似乎有点不妥.
esc 说:处于同一个拍摄位置,用同样的器材,同样的拍摄数据,在同一个时间,拍出来会一样。所以说,景物本身存在,我们通过剪裁记录它们。
移轴 说:看来我们讨论的观点你是唯物的, 我是唯心的, 哈哈哈.
esc 说:不能这样说,我也许太固执了,请原谅。
移轴 说:客气了, 互相讨论而已. 只是我的看法是从个人的内心世界出发, 你是从整个景物出发.
esc 说:面对同一个景物,不同的拍摄者想法是不同的,但这不同的想法能否通过一样的景物表现出来?是拍摄者自己想当然地认为眼前风光传达了我的思想,还是风光本身给了观者与我们同样的想法或说体会?
移轴 说:我想, 如果是两个人同时在一种光线条件下拍同一个景物, 当然是指用同样的镜头, 同样的机器. 可能会一样. 但自然是有生命的, 不可能每一天都一样的. 所以, 只要不是同一个时间拍的话,每个人对同一个景物的拍法都是不一样的. 但景物是不会变的, 从某种意义来说, 变的可能只是作者的观感与心境.
esc 说:呵,我只是想说明,即便有不同的思想,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拍摄的照片会一样,以此来证明,风光是客观的,思想是我们的,是我们想把思想附着于风光之中,让风光传达出来,但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其中两个的思想是不同的,你不能说同一张照片传达两种不同的思想。
移轴 说:但一般来说, 是不可能有两张一模一样的照片的呀.
esc 说:用你的相机,你拍一次,别动,让我再拍一次。
设计知识资源网 移轴 说:哈哈哈. 这就可能.但可能片子一样, 作者的心境也不一样.
esc 说:心境的不同,是传达不出来的。能传达的只有自然本身,以及自然给观者的感受,当然这种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移轴 说:你是从片子方面来说, 我是从作者的内心世界来说. 但自然本身也得通过人才能有不同的传达媒质呀?
esc 说:我是不是走题了?你说得很对,这也就是风光摄影存在的理由。
移轴 说:不走题呀. 你说的很有道理啊.
esc 说:摄影者把自然之美传达给没有见到真实场景的人,风光摄影师为它人做了很大的贡献,风光摄影伟大之处在于此,其它摄影又何尝不是如此呀。
移轴 说:风光摄影是为那些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人准备的.
esc 说:对极了。在从事风光摄影过程中,摄影者本人充分地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本身是最幸福的人了。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十分诱人呀。
移轴 说:我热爱大自然, 热爱中国的一草一木, 也热爱生命, 所以我深爱风光摄影. 呵呵.
esc 说:再补充一条,你用大画幅,本身就很看重细节的记录,也是摄影从终极意义上讲是记录的明证,是不是?
设计知识资源网 移轴 说:从这个方面来说是的. 因为细节与质感令我更热爱自然.
我的观点是思想在前,选择拍摄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