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女俑是我国唐代彩色釉陶制品,俗称“唐三彩”,这件艺术珍宝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充分反映了唐代文化高峰期博大精深、光焰照人的辉煌艺术成就。唐三彩创始于唐代,是一种施以多种彩釉的低温陶制品,常以黄、褐、绿、蓝、黑、紫、白等色组合使用,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其珍品大批发掘于九朝古都洛阳,故又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公元7世纪至10世纪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时代,在当时是世界举足轻重的强国。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用唐三彩制品作为陪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三彩器的流行正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然而,由于它是民间“下里巴人”的创作,史籍文献上却很少记载,甚至到宋代竟然失传了。上世纪初修筑陇海铁路时,才在洛阳唐墓中出土。作为时代精品的唐三彩,它的艺术造型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唐三彩的人物造型一般都显得强壮有力,神态潇洒。如武士俑往往着意夸张肌肉的发达,怒目圆睁,作剑拔弩张之势。又如镇墓俑,形象古怪凶猛,人面兽身,有的头上长角,两膊间长有火焰形的翅膀,似乎随时都在准备一跃而起,驱赶妖邪。唐三彩中动物的造型甚多,特别是马,使人有足以驰骋千里,奋击疆场之感。此外,唐三彩造型中还有牵骆驼俑以及骆驼背上载有歌舞乐俑及丝绸之类的艺术造型等。有一件三彩驼载奏乐俑上,乐俑所奏的乐器基本上都是胡乐,而舞乐者均是穿着汉人服装的陶俑,据考古专家研究,这些乐器演奏的都是当时新疆地区的舞乐,后来传至甘肃河西一带,经汉人加以改编,并融合了汉族舞乐的特色又创造出一种新舞乐。唐代开元、天宝前后,这种舞乐已进入宫廷之中。当时的唐王朝以博大的胸怀,将国内外新旧舞乐加以收入、改编、补充,出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各民族大团结的空前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