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速度惊人。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色产品是当地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人们购买旅游纪念品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认同和被吸引,但综观国内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包装水平低下,包装材料的粗制滥用,有时不禁让人感叹金玉其内,败絮其外。对于旅游纪念品包装材料的运用如何去挖掘它的民族文化属性、人文属性和环境属性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旅游纪念品一般分为文物复制品、艺术品(绘画、书法等)、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等四大类。对于其包装材料的运用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文化属性,不同的材料能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包含着全部的文化信息。在众多的包装材料中传统的自然材料应成为旅游纪念品包装材料的主体。如用纸、竹、木、藤、泥、皮革、植物的茎叶等天然材料因地制宜,量材施用地制作各种包装物品。传统的天然包装材料,包装时以原始状态,简单的加工,精心装饰三种形态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东方传统美学观念的三大取向,无饰——取天然为自然之美,饰不夺天然——为文质彬彬的和谐美,天然美借艺术美而名扬天下。聪明的东方人之所以保留原始、天然的自然形态来用于包装,并非是生产力的制约,而是志愿接受了东方美学观念的指导和支配,一切包装意念、包装行为均来自传统文化美感的制约。以无修无饰为最美,以物的功用至上为最美,极力体现出东方传统思想的文化美感。
包装用的木材,或保持原始状态,或经过打磨加工后的雕琢。传统用楠木、樟木、檀木制作的各种匣、盒用来装存笔、墨、书、画、砚等物品,正是一种讲究的复用包装。纸材,或是以薄、厚而论,或是以精细粗糙而论。我国作为造纸术的发明国,纸作为包装材料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汉代,《汉书》卷九十七下“赵皇后传”中已有用纸包装中药的记载。唐朝时开始生产一种蜡纸,用于食品,既不侵油又能防潮气。在古代作为包装的用纸,一般选用较厚的蔡侯纸。如我国传统的“八角包”,就是用较厚实的稻草纸将食品包成上大下小的斗方造形,然后在上面附以红色招纸,既简洁鲜明,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记得去云南丽江旅游的时候,在丽江古城的小店里看见一种灯具,它传统手工艺的韵味很浓,长方体的外形,由四片组成,每片的框架由杜鹃木做成并刷成黑色,框架的中间用的是当地纳西族的特色纸种——东巴纸,纸质稍粗厚,纸的中间还夹杂着花瓣和植物的茎叶,当灯打开的时候光从纸背透出,纸的纹理清晰可见,光影朦胧,极富美感。我想除了一般的包装印刷用纸外,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纸种应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使之作为包装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图一陈家铺子的饰品包装,采用的特种艺术纸不仅可以衬托饰品的精美而且给人一种自然、雅致的视觉效果。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再将之发扬光大,发展成自家独有的东西。他们将中国传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良,造出厚薄均匀而且坚韧的和纸,目前日本的和纸作坊,半数以上还保留着手工造纸的形式,机器制造的和纸主要是印刷用。和纸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在日本的建筑、饮食、包装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和纸的身影,在仪式、祭祀等场合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纸延续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纸应用的领域又在不断的扩大。看看今天风光依旧的日本和纸,思索传统文化的人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包装用的竹材,或直接取其节结成竹筒,或是剥削其皮后再编织成器。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竹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而且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毛竹,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和台湾地区,分布广泛,杆形粗大,篾性好。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华文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竹被中华文化赋予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功能,中华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与表现,因而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我国西汉马王堆汗墓里出土的漆器中,除了脱胎漆器外,绝大部分为木质漆器及竹制漆器。这说明我们的祖先远在还没有金属木工工具的时代就已经采用竹木材料制作较为高档的漆器包装了。现代人更加重视从自然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感受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自然气息的回味。设计师要充分掌握自然材料的特点,然后利用这个特点,把它的灵性与神韵呈现出来,如用竹子做成茶叶的外包装,体现了设计的独具匠心和一种材料的和谐美,图三中柿饼的包装则能使人体味浓郁的乡土气息。
那些植物的茎叶及表皮或简单加工,或直接使用,都可成为旅游纪念品包装的首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