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558年生,638年逝世,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唐代书家。字伯施。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他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业于硕野王,卒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享年81岁。世南曾为弘文馆学士,每与太宗商榷古今政体,论及帝王政事得失,借以规谏,甚为太宗崇敬。太宗尝称他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其中书翰一项,尤为世重。虞世南的书学渊源,最初以东魏《敬史君碑》、隋朝的《启法寺碑》、《龙藏寺碑》为习学范本。后来才师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因他由六朝碑版中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智永稍加指点,就能很快领悟。工正、行、草书,继承“二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传世的书迹有石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及行书《积时帖》、《左脚帖》、《汝南公主墓志藁》等。著有《书旨述》、《笔髓论》。编有《北堂书抄》一百六十卷。《汝南公主墓志》,贞观十年(636)书。纸本,行书18行,共222字。纵26.3厘米,横39.5厘米。此帖书法温润圆秀。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见其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是虞世南晚年的代表作。现藏上海博物馆。《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 6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之事。为虞世南69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因此碑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因书法佳妙,致使碑文捶拓过多,未几即毁。原碑毁后,唐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后命相王旦重刻,今重刻一石亦不传。后世翻刻本有数种,著名者有二:(一)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俗称“陕本”或“西庙堂碑”;(二)元至元间重刻于山东城武,俗称“城武本”或曰“东庙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