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中国民间艺术

浙江民间剪纸

  浙江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但由于纸张不易保存,已很难见到古代剪纸,笔者收藏几张清末民初的戏曲剪纸及更早一些的熏谱,弥足珍贵。对当时的剪纸可略窥一斑。所幸历史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剪纸的逸闻轶事,让我们了解到更远时代的剪纸艺术。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最重大的传统节日,过年挂贴"过门笺"也是节日的标志。"过门笺"是形似旌旗的小幡。宋、吴自牧《梦梁录》描写宋杭州立春时录: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年之兆。其实这一风俗至迟也在唐代就开始盛行,唐代诗人韦庄《春盘》写道:"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阳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元宵灯会,确定元夕燃灯并成风俗,始于唐代。历代沿袭蔚然成风。民间剪纸广泛应用到元宵灯会,大概是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当时著名的灯品有:镂刻金箔鱼形灯;用皮影手法制的羊皮灯,用五色纸和菩提树叶作成的走马灯(影灯)纸灯中最引人兴味的是妇女剪纸扎成的花灯。明人因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还录有瞿宗吉描写杭州一带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十五首小诗,其中一首写道:"香袋交垂八尺高,红灯影里见丝毫。旁人总道工夫巧,一月香闺弄剪刀。"

  《武林旧事》元夕条云: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相呼,终夕不绝。这里的"大影戏"其实是皮影戏,只不过当时剪刻皮影的材料除了皮革以外,还有纸片。南宋《都城纪胜》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以彩色装皮为之。说起皮影,它与剪纸还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晋、干宝《搜神记》有剪纸为人的故事:汉武帝(刘彻)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状;环屋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戚。李少翁为汉武帝剪李夫人象,栩栩如生。汉武帝为此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据说剪纸和皮影均可溯源到此。汉代,造纸之初,纸质粗糙,尚不能用来剪刻人物,这里的纸也许是某种丝织品,即缣帛一类的薄片。在宋代 ,制作皮影有用皮革也有用厚纸的,皮影与剪纸同出一源。它们之间的密接关系就更加清楚了。天籁阁是明代秀水(今浙江嘉兴)书法名画收藏家项元汴藏图籍书画的地方。所藏宋人画册中也有儿童表演皮影的情形。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灯市行》一诗中写到:"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蜡天后好晴,已作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虽然写的是苏州,但用来形容当时的杭州灯会也非常贴切。

  元代《大德乐清县志》在描写乐清民间元宵佳节的情景时,写到:"里社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与众共赏,为民同乐。"足见乐清剪纸,在700多年前就已经盛况空前了。

  到了明代,花灯剪纸已相当繁荣。章铨《吴兴旧闻补》记载:"沈羽宸,长兴(在浙江省)人,寄居青镇,善画,装夹纱灯尤精致,其人物花鸟,俱有飞动之势。"这种夹纱灯用剡纸可成花竹鸟禽之状,接着晕染轻烟浓雾,再熔蜡涂染,继之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映灯则恍在雾中。

端午节是民间祛灾除病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以禳毒气。"到宋代,不仅挂艾人,又兴起将天师(东汉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挂在门户或插在头鬓的风俗。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天师骑艾虎祛除毒气、毒虫的风俗直接派生出门额悬贴剪纸艾虎或簪戴剪彩艾虎的习俗。

  重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民间有登高赏秋,饮菊花酒、佩茱萸、食重阳糕等风俗。重阳糕上往往要插上应节之物--小三角旗,有木版印刷的,也有剪纸的。江南一带还要举办登高庙会,人们用纸扎成九层高的楼阁,楼阁的栏杆、屏风、门窗、墙壁均用细纹剪纸装饰。这些风俗至今江浙一带仍可看到。


在《梦梁录》中还记载有关婚礼上剪刻喜花点缀礼物。寿礼上以剪纸花样贴于寿桃,益增其甜蜜以及临安夜市卖异色影花扇(剪纸扇)的故事。说到剪纸扇不能不提到浙江硖石、嘉兴一带流传的"彩画刻纸伞",与"剪纸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到"镞刻"纹样于宣纸上,以上下两张宣纸将此刻纸夹在中间,托裱为一张,称为"夹刻纸"。扇与伞及灯彩往往用"夹刻纸"制作。1965年,江苏江阴县出土了一件明代"夹刻纸"扇面。上下层是绵纸,中间夹刻的是《梅鹊报春图》,上下有缠枝纹样,扇面涂以饰之,呈浅棕色,洒金点点,清晰可见,成为稀世之珍。

  值得一提的是,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在南宋的行都临安(今杭州)商业非常发达,许多小工艺应运而生,当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剪纸的行业,被视为"小经济",指小本经营。有"剪字"、"剪镞花样"、 "镞影戏"等。《严州建德县志》还记载了有名有姓的擅长剪纸的名手,"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裱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林剪'。"

  以上零碎资料可看见,浙江剪纸至迟在唐代就已出现,宋代始盛,元代已很发达,明清愈益精致。

浙江剪纸主要分布在浦江、缙云、乐清、永康、桐庐、象山、玉环、平阳、仙居、临海、瑞安、磐安、东阳、遂昌等地。其中尤以浦江、缙云、乐清、永康、桐庐等地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试例举之:

  浙江剪纸要数乐清剪纸最为著名。乐清地处浙东沿海,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雁荡山所在地,自古手工业生产就很发达,"黄杨木雕"、"绣帘"、"嵌漆器"等闻名于世、畅销国内外,乐清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工艺精湛,700多年前,剪纸已很兴盛,乐清剪纸与"龙船灯"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船灯"是乐清一中特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是节日期间用以祛凶纳吉的,每逢新春佳节,雁荡山下方圆数百里内,村村镇镇都扎起龙船灯,体长约三米,分日龙、夜龙、活动首饰龙三种,象征着生命和力量。龙船灯的造型别致,制作极为精巧,龙船上扎有七层至九层的楼阁、亭台,楼阁的栏杆、屏风、门窗、墙壁全部用细纹纸张贴。当地人把这种细纹剪纸称作"龙船花"。龙船花的图案千变万化,玲珑剔透,瑰丽多姿,刻纸艺人能在四寸见方的白纸上刻出几十种复杂的图案,最多可达六、七十种,精微纤巧、细若发丝,有正字形、人字形、喜字形、寿字形、菊花形、冰梅形、鱼鳞形、龟背形、还有"田交田"、"勾之云"、"空肚十"等等。几十种图案交织在一起,层次丰富、主宾分明、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乐清剪纸以其挺秀、细致的风格显现出江南海滨特有的风神气韵。与北方剪纸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缙云剪纸以戏曲为题材,精致工整,在剪纸艺苑中独树一帜。《太白回番》、《麒麟送子》、《九世同居》、《双玉球》、《感恩亭》《摇钱树》等表现人间的悲喜,传达朴素的审美。在刻画人物上,往往只刻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衣褶以阴刻法处理,与背景的阳刻法恰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剪影般的动态。背景中直线与曲线交互穿插,如水纹、网格、盘长、祥云、串钱、花瓣、藤蔓,它们是画面的纸筋,戏剧场景中的亭、台、楼、阁因此而不致孤立无依,更有烘托渲染祥和气氛之功效。主体画面的两边往往饰以边花,内容大多为民间吉祥图案。如:琴棋书画、石榴莲子、拂尘方胜、倒蝠蝴蝶等,不一而足。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剪纸艺术。浦江剪纸历史悠久, 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可见元明之际乡间已有剪纸招魂的风俗。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图案清新大方,多数取花鸟、草虫、山水、亭榭、仙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形式上流行最广泛的是窗花。每当春节,农村的姑娘媳妇便大显身手,鲜红的窗花把节日点缀得喜庆而热烈。除春节外,结婚礼仪、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都要制作大量剪纸,有礼花、灯花、功德花等品类繁多。通过谐音和象征手法,寄托劳动者的理想和愿望。如剪金鱼满塘寓意金玉满堂,剪枣、笙、桂花、莲子比况早生贵子,剪瓶、鞍、戟、磬象征平安吉庆,剪蝙蝠、鹿、桃和蜘蛛则喻示福禄寿禧。按地方风俗,妇女出嫁都要制作"龙凤呈祥"、"并蒂莲荷"、"鸳鸯荷花"、"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大量剪纸覆盖 在嫁妆礼品上带到男方家中,俗称"利市",这一风俗促成浦江妇女从小就开始剪纸艺术的训练,产生了许多精美的民间剪纸作品。以乱弹为代表的浦江戏剧文化发达,戏剧为剪纸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产生了许多戏剧人物剪纸。如《对课》、《断桥》、《孙悟空借扇》等,线条古朴,构图巧妙、背景丰富、人物个性鲜明。浦江剪纸一般取染色土纸5-10张叠好覆以样稿,用绵纸钉扎住,然后用特制镂花剪,有里而外依次剪出。创作稿原稿一般要用水粘贴在另一张薄纸上,用松枝或油灯烟熏黑,取得黑白分明的复稿,又叫花样。一张精彩的熏样,一传十,十传百,会迅速流传开来。解放以后,浦江剪纸注入新生活的内容,具有了新时代的气息,大量剪纸在报刊上发表,也出版了剪纸作品集,1988年浦江选送75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展示了浦江剪纸的艺术魅力。《荡湖船》、《听琴》、《空城记》等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永康剪纸数量之丰,不亚于浦江和缙云,表现内容也与浦江和缙云相似。戏曲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应有尽有。与浦江和缙云的细腻、秀丽、抒情、疏朗相比,永康剪纸更显得淳朴浑厚、大胆粗犷、雍容大度。从形式上看,它更注重外形的刻画,给人印象强烈而整体。永康民间风俗也是妇女出嫁前要学会剪纸和绣花,新娘子的手艺越高,在夫家就越体面,想剪出一张好作品,首先要有好底稿,于是为了得到一张好的底稿,姑娘们往往托亲告友,跑上几十里路,求得底本后,放在油灯上熏,然后凭借熏样进行翻剪,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修改、选择、淘汰,剪纸艺术日趋完美、生动、活泼、成熟。

位于富春江畔的桐庐,景色秀丽,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桐庐剪纸也烙上江南特有的灵气,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在桐庐乡间,剪纸艺术早已有之,窗花、灯花、鞋花、衣饰花、喜花广为流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剪纸的上述功能逐渐削弱,剪纸艺术也渐渐被人疏忽。桐庐文化部门认识到民间剪纸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建立了民间剪纸开发基地,开展艺术指导,培养创作骨干,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扶持与利用的关系,形成了剪纸创作群体,有创作骨干50多人,创作队伍100多人。50余件作品获省级奖,多件作品获全国奖。剪纸艺人还作为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出访国外。桐庐剪纸汲取了套色木刻、国画渲染及民间美术的斗色手法,创作出套色剪纸、染色剪纸和斗色剪纸,丰富了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出新、出优、出人才、出作品,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浙江民间剪纸创作的代表人物

  李宝凤,浙江缙云河阳人,祖上是个大户人家,姐妹几个都会剪纸,一张红纸一把铰,不用刻也不用凿,凭的是一手运剪如风的好把式,取材皆为戏曲故事,十分重视艺术表现,她剪人物,往往只剪七分,取其神似,她的剪纸从功用上已脱出了饰用、祭品、喜花、门笺等实际功能的窠臼,而具有纯审美的效果,每当正月,她都要把自己精心剪出的作品贴上窗棂,她把这个叫着"挂喜"。1994年,文化部组织了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李宝凤的剪纸作品《麒麟送子》等11幅入选展览。


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县。父亲胡传泰是著名书法家。她16岁毕业于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成绩优异。她自小聪慧手巧,善刺绣、绘画,更精于剪纸。乡间民风纯朴,每逢喜庆佳节,常邀请她制作各式灯彩,剪制各类礼花和喜花。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还被大家赞誉为"福星"。这段时间,她继承了浙江民间剪纸艺术传统,并发扬光大。
  1952年迁居故都南京后,新时代的生活使她的剪纸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五十年代的优秀作品有《百花齐放向太阳》、《祖国万岁》等,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群众的喜受。被吸收为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出席南京市第三次文代会。这个时期,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展览,并入选"中国民间剪纸展览"去波兰展出。许多新作构思精巧,造型生动,代表作有《四合如意》、《鸳鸯戏荷》等。
  八十年代,她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了《万家更新》、《美满民间》等一批精品。198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胡家芝喜花剪纸集》,江苏电化教育馆摄制了《胡家芝剪纸艺术》录像片。1990年参加"全国民间剪纸研究会",被聘为名誉理事。北京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了她的作品。又以民间美术家列入《中国美术年鉴》。
  胡家芝的剪纸淳朴优美、喜气洋溢,既有江南民间剪纸的特点,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为民间剪纸的推陈出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老人年逢百岁,又完成了大幅剪纸《百寿图》,并举办这次"百岁老人胡家芝剪纸艺术展览",以真诚的爱,继续插向人间。


张候光,1930年生,浙江乐清人,中国剪纸学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剪纸学会、省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乐清文联顾问。
  张候光先生从事艺术剪纸创作四十年,作品十分丰富。五十年代在朝花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先后出版过专集十余册,还出版过艺术剪纸年画及单幅画多幅,发行全国。


沈雷,1948年10月生于黄岩,祖籍宁波,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为台州市黄岩区文联常务副主席、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常备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台州市文联委员、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岩区政协常委。

浙江民间剪纸赏鉴:

  


《花田错》又名《花田八错》。剧写刘太公之女月英偕丫环春兰游赏花田会,遇卖字书生卞济,月英爱之,假书扇为名,约定二日差人来请。翌日,卞被人强邀而去,刘仆误将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引至刘府,刘无奈以金钱酬谢,周不允,言三日内娶亲。春兰让卞男扮女装来绣楼议策,周抢亲误将卞抢走。刘太公状告周通,周被传讯,将卞交其妹玉楼照管,玉楼竟以身相托,并赠金使卞入京赶考。周复逼聚月英,时鲁智深宿刘府,乃乔装新娘代入洞房。洞房中,鲁将周痛打。卞济中状元归来,同娶刘、周二女完婚。 《延安关》又名《双阳公主》。剧写宋仁宗时,狄青奉旨出国寻宝,为鄯善国双阳公主所擒,招为附马。公主助其将宝取得,而双阳父母却因此被害。狄青回京报功,因宝非真而发配广南,时公主已生二子,因父母遭杀而恨狄青,不肯救之。后经张仁、李青二人以言相激,公主始发兵延安,将宋将杨宗保打败。仁宗闻讯大惊,赦狄之罪,令其援救延安。狄向公主赔礼,二人和好。公主助狄战败郎天印、海飞云,将真宝找回。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4/14/2019-09-18/2198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中国民间艺术最新 美术理论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