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合,携手八大国家级博物馆(院)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引发强烈反响,一股自荧屏燃到线下的博物馆热,让沉睡的文物从馆舍之地迈向了大千世界。根据各平台的反馈,这档节目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25岁,15~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广大年轻观众持续在B站、豆瓣、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刷屏、点赞及分享,可以看出国宝蕴藏的“网红体质”和“裂变属性”。
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但中国古代书画具有“易损耗、难保存”的特点,很多经典作品长期深藏于库房之中,极少与世人见面。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近年来,利用书画复制技术,一些机构和故宫博物院合作,用高仿真和书画出版物两种途径,推出了一批故宫博物院馆藏书画精品,使更多的书画珍宝走出“紫禁城”与广大书画爱好者见面,让更多的人能零距离地赏析中国的优秀书画艺术,从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古书画复制技艺分为传统临摹手工技艺和数字扫描输出技艺。传统临摹复制技艺是一个繁复的过程,效率低、复制数量有限,这里不做赘述。而数字扫描输出工艺具有效率高,复制数量大,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是当下广泛使用的技术方法,下面仅就数字扫描输出技艺做简要说明。
书画复制流程
中国书画的复制工艺流程由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图像输出三大部分组成。
图象采集部分:故宫古代书画原作的图像采集设备一般采用大幅面逐行扫描仪或使用数码后背的数码相机。前者用于固定场所采集,后者用于移动至现场采集。
大幅面高精度扫描仪,一般为14200/CCD像素。扫描面积为100cm×150cm时的最高精度为360dpi;扫描面积为45cm×122cm时的最高精度为800dpi;扫描面积为22.5cm×122cm时的最高精度为1600dpi。
高精度数码后背,最大像素可达1亿,像素的大小为4.6μm×4.6μm,感光度ISO为50到12800。
图像处理部分:中国书画复制讲究画家的个性、特点,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每幅艺术品都有其深睿的特点和笔墨的韵味,所以,中国书画复制要通过图像处理做到形、神、韵三方面与原作高度相似。
图像处理部分可分为显示器管理、RGB图处理、RGB图转为CMYK图和CMYK图处理。
显示器的色彩管理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首要条件,选用专业显示器、测量并生成显示器的ICC文件。在应用程序中,设置反映宣纸或绢纸最佳匹配的ICC文件为CMYK图的显示ICC,采用标准的环境光源,色温为5000K,光源达到规定的照度,显色指数为95%以上。
RGB图处理主要做白场、黑场定标,白场定标的数值为240~255范围内,黑场定标的数值为20~30范围内;检查并调整灰平衡,浅灰R=G=B=191、中灰R=G=B=127、深灰R=G=B=64。
如果是通过书画出版物的方式进行复制,还要考虑把RGB数字文件转换成可以印刷的CMYK文件,RGB图转为CMYK图的关键是产生一个ICC文件,作为转换为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文件,其配置文件的灰平衡如图2所示。
CMYK图的处理主要是做白场、黑场定标,白场定标CMYK的数值分别为:0%~5%范围内;黑场定标CMY的数值在50%~60%范围内,K的数值在90%~95%范围内;灰平衡的调整要着重底色、黑色、灰色的数值;印章的颜色也非常重要,是图像处理的一个关键点;根据目测,微调图像,与原稿最佳匹配。
图像输出要点
图像输出部分的要点是输出设备和材质都要具备良好的色彩呈现性,用来打样的数字喷墨打印机要经过精准的色彩管理,宣纸和绢纸等输出材质需经过特定的涂布处理。
数字打样的关键是色彩管理,打印机的基本线性化、建立反映打印机与宣纸、绢纸最佳匹配的ICC文件、对ICC文件进行修改和编辑、将修改和编辑的ICC文件置入数字打样软件中,即可在宣纸、绢纸上打印出符合要求的书画复制品。
由于书画品复制的色彩管理还没有相应的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因此我们一般采用ISO 12647-7中对数字打样色彩管理的质量标准,主要采用的有:
①测控条所有色块的色差:最大△Eab≤6,平均△Eab≤3;
②超过色域的色块:平均△Eab≤4;
③ISO12642-2的所有色块(共1610个色块):平均△Eab≤4,95%的色块△Ea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