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一门艺术,与现代艺术会有怎样的结合?究竟能“现代”到何种程度?
白:你提的这个问题早在二战后的日本就已经开始有人思考了。今天我们在谈现代书法时,有几种的形态:一种是和日本人最先尝试的“现代书法”有关,如夸张、变形,非汉字的“墨象”等等,一种是近年来出现的魏立刚等的尝试,和传统的书法在笔墨上还有些联系,但形态上差距甚大。一种是王南溟提出的“反书法”的现代书法,这种类型的“现代书法”是否还算书法尚有争议。此外,徐冰、谷文达等的一些作品是否也算“现代书法”,也值得讨论。至于怎样结合,有的是把书法进行改造,以适应于所谓的“现代”,而有些艺术家则是把书法或汉字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艺术创作。怎样结合、有多现代,这是艺术家的工作,很难为他们的工作划一个界限。
记:您是如何看待当代书法创作中"文化内涵缺失"现象?
白:通常的回答是多读书、提高修养等等,但这样的说辞很难说服写字的人们。学者中能拿出令人佩服的作品的很少。这个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
记:如何看待芸芸“大众书法”之下却鲜见“精英书法”这一现象?
白:书法在20世纪以前,是社会精英的艺术,也就是说,书写、欣赏和收藏书法的主体是社会精英。这个情况在20世纪发生了变化,社会精英逐渐地退出了这个领域。今天有所谓的“书法精英”,指的是书法界的“大腕”。今天的社会政治文化精英直接参与书法的已经很少了。
记:您对徐冰先生创作的“天书”和“地书”系列作品有何看法?
白:我本人喜欢“天书”胜于“地书”。“天书”是徐冰出国前做的作品。他到美国后,一直把自己的作品和对多元文化议题的关注和反思联系在一起,如他的“方块英文”、“猴子捞月”等作品都是如此。而在“地书”中,他似乎想创作一种没有文化背景的全球性的语言,反而特点不那么显著。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记: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书法中的应酬现象?能够具体谈谈书法应酬对书法的创作、流通、使用所产生的影响吗?
白:关于中国艺术中的应酬现象,我曾有专著进行讨论。在当代中国书法界,稍微有些名的书法家,就会有比较多的应酬。目前国内的书法市场中,画廊的机制不够健全。书法家卖字的过程不够单纯。书法家在卖字的过程中,应酬的不但是创作,还要有许多人事上的应酬,包括和人吃饭,联络感情。所以,很多有才华的书法家都在这种生存状况下退步了。
记:您是如何看待西泠印社加入中国书协这件事?
白:关于西泠印社加入中国书协这件事,我在《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短文中已经比较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应该发展纯民间的社团,而不是挤进那些官方团体。我不是西泠印社的社员,无权对西泠印社入协表决。但作为一个关心书法篆刻事业的人,我对西泠入协持反对态度。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网上找到我的文章。搜索时,打上“白谦慎”和“西泠印社”这两个关键词就行了。
记:书法作为中国产品,您为什么选择在美国攻读书法研究的博士呢?相比之下,在美国做研究有哪些优势?
白:在美国读书法研究的博士是一个偶然的机遇,这原本不是我本人的计划。艺术史在西方是一个很成熟的学科。我进入这个领域后,研究方法上受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启发甚多。此外,西方的学术辅助体系比较好,比如说,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比较开放,这些对研究都比较有利。
来源:美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