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春的日子,我们驱车沿北京西郊永定河直上,在一片褐色暖调的山峦前,沿弯弯山道进入了九龙山高尚别墅区。小车在山涧小溪边刚停稳,溪水对面别墅里的两只牧羊犬就闹腾了起来。宅子里出来了一位高大清瘦腰杆挺直的主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造访的京城名人著名画家王炜先生。
我们和主人一阵寒暄之后,漫步石桥进入宅院的前庭。仔细打量周边环境,这是一座石头垒砌而成的二层庭院,虽是初春万物待发,但满院的藤蔓枯枝足已想象往日春秋丽日和风的景象。进入前堂、客厅、登上梯廊,我们在一个足有百平米的大画室坐定。刚才一路走来,墙上挂满了主人的画作。我们像走进了一个艺术宫殿。
话题从“禅荷山人”始。“禅”来源佛教,有静思、坦诚、智慧的表述。但其广义的认知为一种心境状态,是一种高境界,超尘世的处事思绪行为。主人的解释:“禅”并不深奥。它很直白、坦率,关于生命、上帝、艺术这些问题的答案,禅家一言蔽之曰:“今朝风又起”,它充满了敏捷和智慧。“禅”作为一种思维的状态,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我十分赞赏,把自己那种散乱、浮躁的心念集中起来,专一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这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
我品了一口主人沏的清茶,起身欣赏墙上几幅新作的彩墨残荷,试图用“禅”的心境去理解去感悟。画家还打开画屉将几十年前的旧作一一呈现在访者的眼前,我不由得用一种钦佩的眼神,打量起眼前这位高大的画家——王炜。他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自幼受其父——我国当代著名画家王琦先生的影响,酷爱绘画。他的创作题材无论是人物、静物、风景、还是山水、花鸟、表现手法无论是国画、油画、版画、书法,他都得心应手。它能将东西方绘画的语汇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他不立门派,广纳各门类艺术之精华,使作品 立意清新,超脱世俗。1997年九龙山石屋画室建成后,他自称“禅荷山人”,深居简出,潜心创作,进入了“禅”的精神境界,悟到了“禅”的生命状态。近期作品以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荷塘题材展开了系列的创作。其对题材的理解与表现形式在艺术界堪称独树一帜,深得业内的称赞。
欣赏王炜先生的荷塘系列,其气象、形、线、色、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逸致的宣泄。画作呈现其写意过程的自信、洒脱。画面用墨、施色、运笔、蘸水,墨、色、水穿插交融,笔力透纸背。其制作过程表现出艺术生命的原动力。难怪王炜先生《永葆那“初恋”的心态》一文,叙述出他创作时的秘笈:因为我把心态调整到离那“初恋”不远的地方,我已悟到在艺术创作中始终保持那青春的活力和优雅的热情,要经常与生活保持一种习惯性的冲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朝向那“初恋”的境界奔去……。从画家的个人修养而言,每个人都要有一种想法和冲动,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王炜先生正是这样去感悟去探索的。
将王炜先生荷塘系列的绘画题材归类到中国画中应属花鸟画。花鸟画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一个画种,只有东方尤其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花鸟画,才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在中国才会将花和鸟当作人来看待,赋予其人文思想,这与古代文化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从图腾时代起,人们的生活就和大自然息息相关,后来形成道家思想天人合一,对花鸟的理解更赋予了人类活动的神秘色彩。用花鸟画的特性来表达人的感情,借景抒情,借物叙情。人们不难理解此时王炜先生将“禅”意赋予他笔下“荷塘鸟语”的真实含义了吧!
当人们细心的分辨,只有在中国画中才有的画种花鸟画,在王炜先生作品里也有用西方的油画和版画来表现,他尝试着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尝试着东西方艺术的融合。这只有在作者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宽广的胸境与气度,才有可能使作品呈现出不凡的高度。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语道破,艺术家只有创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我们不妨也试着用“禅”的心态,精心细致地品味荷塘系列之作。斗方的画幅就象自家朝向院落池塘的一扇窗,一一呈现着春秋四季、阴晴四时荷塘瞬息的变化。画面有明快清新的、有深沉凝重的、有绚丽夺目的,也有神秘朦胧的。透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构成其起伏跌宕,纵横错落,挥洒有致的笔墨韵律,像一首田园乐章的叙述,演绎着变幻的交响。
我伫立在一幅表现残荷的画幅前仔细品味。主人在我耳边细语:这是他窗下小溪边荷塘里金秋十月的景象。画中的残荷呈现出是面、线、点的动感及跌宕起伏色泽高贵的画面。雀儿给画面送来了动听的音韵、水面的倒影给垂落的荷枝勾勒出圆满的句号。一切都那么清新自足。与刚刚还斜倚在沙发中享受窗外洒入春天阳光而闭目沉思的主人此时心境形成对应,人与自然的通达互换,由物由心,情景相溶。我理解了“禅”意“残”荷诗性的观照。
当我们告辞主人离开溪边的石屋,进入车内回望九龙山时,西下的昔阳已给这片初春的山脊抹上了一笔暖暖的金色.
作者:余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