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国际美术大会于今日在合肥国际会展中心隆重揭幕,来自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IAA)和各国艺术团体的众多世界顶级艺术名家齐聚古城庐州。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
记者:本届美术大会是首次在中国举行,并且选择了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合肥,你觉得这次美术大会的举办,为合肥带来了什么?
刘大为:美术大会将主会场摆在了合肥这样的内陆城市,是因为安徽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省份之一。从宋、元之后,徽文化就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传承,主导,影响主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理学、建筑美学等在徽文化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近现代,商业经济方面,徽商又成为徽文化基础上的一个支系。再加上黄山,共同构架成徽文化完整的体系,这一切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域,而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
合肥是个内陆的城市,这里的文化底蕴并不差,但想开放,想建立起与世界交流的大平台,没有大规模的国际活动是不行的。而这次IAA的主席和执委,参加北京双年展的画家以及各国艺术团体的领导,共计86国的来宾,他们回去以后宣传的影响,对于塑造合肥作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是莫大的。
记者:在你的作品中,表现少数民族风情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画较多,你为什么对这样的题材情有独钟呢?
刘大为:我是一位军人画家,所以我的作品很多是为部队服务的,像我的《晚风》画的是邓小平,《人民的公仆》画的是刘少奇,还有《小米加步枪》等都是表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主旋律作品。
另外,因为我在内蒙工作过20多年,在那里当过工人、记者。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西北大草原,对那里的少数民族、骆驼和马都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情。内蒙、西北大草原是我一生从事创作的艺术源泉。
记者:是不是生活的阅历对你的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刘大为:一点不错。我刚大学毕业,就赶上文革,被批斗成“臭老九”,先是分到工厂当工人,后来又下放到农村,在内蒙当过很长时间的记者,80年研究生毕业入了伍,当时我已经34岁了。现在的我是美协的工作人员,是画家,也是将军,还是大学老师,丰富的生活阅历让我的创作更加鲜活,可以说,一个艺术家经历的事情,见过的人,看过的书越多,作品就越有生命力。
记者:你对现在很多急功近利的艺术创作怎么看?
刘大为:急功近利那不是艺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必须表现时代和社会,在创作的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