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术名家 > 艺术名人

姜建忠专访: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

时间:2009年10月
地点:北京昆山本色画廊

姜建忠当然不是一个抽象画家而是一个具象画家。他画人物,也画静物。无论人物还是静物,在视觉形象上通常都是明确肯定而毫不含糊,紧贴着我们生活的世界的表皮。但是,他们和它们又始终矜持、清醒而彬彬有礼的保持着与现实的距离,保持着神秘的期待解读、阐释的空间,而不与现实进行什么过分的“亲密接触”。在心理形象和精神指向上,是虚幻的,不那么容易让人确定的。你知道姜建忠在你心里置放着团光影背后是有东西存在的。可是,你无法明确言说,更无法预知藏在背后那些东西是什么。它们似乎“近在眼前”,可当你伸出思维之手企图抓住它们的时候,却又“远在天边”了。 从思想维度看油画家姜建忠,他的身上有着一以贯之的强烈的文化精英气息。文化精英,是当今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学者、知识分子自诩、定位的社会角色。但在一个修饰被极度夸张、顶级形容词一地鸡毛的时代里,这同时是一个被滥用到了令人生厌的名词。可以斗胆的说,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文化精英中,很少能碰到几个真正以思想、文化、学术为业,洋溢着人文热情,自觉站在时代前沿作深度思考的精神探索者。相反,不乏批量的虚张声势、见风使舵、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伪精英,更有不少视公众为草莽,以自我为中心,不学无术却又高高在上,只以物质财富多寡而不以精神财富深浅的沾沾自喜的所谓“精神贵族”。姜建忠虽然不事声张,更不以文化精英自矜,但他气质敏感,冷静中始终保持着严肃思想的锋芒和思想的力度。他的创作像一道山脊,横贯了中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至今的将近三个十年中。但是,主宰他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北京萌芽、孵化、成型的。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狂飓突进,洋溢着青春热情,思维向着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全方面掘进探索的年代。以至多少年后他依然无法忘怀,当时来自各方的青年朋友聚集在一起无拘无束高谈阔论的“动人情景”。

摘选《独自行走——读姜建忠油画》
——毛时安

记者:姜老师,前几天我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览”中看到了您的作品《江南制造局》,您这幅作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姜建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是从06年开始的,接手这份工作时我有些忐忑,它既是一份荣幸,也是一次考验。因为历史上已经有许多前辈画家做了相似的事情,而且他们做的都非常出色。这是令人敬畏的。就我来说,只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作上。

这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我选择《江南制造局》的题材,原因:一、我曾经画过几幅类似的作品,对此不陌生,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其二、因为在民国时期我的祖父、伯伯都在“江南制造局”供过职,因此有些缘分。

从我个人的喜好及审美来看,我觉得清朝的人物形象用油画来表现很有意思。虽然国内也有一些人画以清朝人物为主题的油画,但是不多,我想通过纯西方人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中国的传统题材,也想在技法上作一些新的尝试。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对这个题材蛮有兴趣的,展览之后也得到了同仁的认可。我觉得,这不论对我自己,还是国家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江南制造局》这幅作品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环境。

姜建忠:“江南制造局”建于1865年左右。我们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意识到了在科技、工业等方面的落后,大清帝国已不再是以前所认为的泱泱大国了,一种危机感随之而来。在清早期,西方还没有发展起来,他们处于文艺复兴的初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但是到了1840年左右,西方在科学,工业,军事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已开始了对外实行殖民主义。

在此背景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出了“洋务运动”,那时候的“江南制造局”主要是造军舰,因为,西方国家入侵主要是从海上过来。

我的这幅作品《江南制造局》的背景,主要是军舰,码头,我想通过军舰体现一种带有纪念碑式的庄重与威严感,来反映当时国人要恢复中华民族多年的自尊、自强的心理。画面中间的人物,象征李鸿章,但也不完全是李鸿章的形象,因为,当时有好几任的总督,所以我不能画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只能通过他来泛指当时的官员形象,其他的人物形象,也是具有一定象征性的。

记者:你是如何形成三联画形式的?

姜建忠:采用三联画,是因为考虑到一些史料方面的内容。开始画的时候,我只选用了中间画的内容,当时自己也感觉比较概念,没有细实的特点,为此我多次去了江南造船厂查资料。在一个关键朋友的介绍下,一位姓曾的先生向我提供江南造船厂资料馆收藏的一本有影象内容的图册。这本图册细实地记录了当时江南制造局生产武器的许多细节,比如军舰、枪炮主身,武器零部件,以及火药等的流水作业细节。追寻史料的工作也为我处理画面的细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江南制造局对中国的贡献主要是三大板块,它们分别是军舰制造,枪炮生产、资料翻译。所以,用三联画的形式可以较完整的体现历史的本原。

另外,采用三联画也是考虑叙述习惯上的方便。在反映不同叙事层面的特征时,我也考虑采用色调调节和次序编排的方式去隐喻中国文化对方位运用的考虑。比如三联画的次序是由左向右顺时针方向展开的,最左边棕色调的画面反映热切的枪炮制作车间的工作效果,中间暖灰调的画面反映码头、武器、军舰、以及内外主题人物的合作象征效果,右边冷灰调的画面则反映资料翻译以及文本研究中紧张而又有些陌生的环境效果。

在尺寸上,我也做了一个安排,中间画幅的尺寸最大,是左右2幅的总和,整个画幅,如果放在一个常规的展示空间里,都能够让观看者尽收眼底。同时三幅画共同采用了一个焦点的平视效果,这样观看者也容易自觉地走在联画的中间,位置主题。

在色彩与光影的处理上,我则强调主客二者的混合,画面的整体色彩和着光,采用了完全虚构的特点,细部展开则重视实际景象的样子。因为现代绘画重视混成的视觉效果,重视现实与虚拟内容的对应扩展,并且非常重视利用想象去跨越它们,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古典主义的局限。

记者:在创作《江南制造局》这幅作品的时候,您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呢?

姜建忠:画这幅画的时候,在表现手法上我提醒自己要注意三个要素:第一、要尊重历史,把握时代的气息。第二、一定要有绘画的魅力及表现力。第三、在写实绘画的游戏规则下,我要突破通常意识上的写实手法。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是非常主动的去把握画面,而不是被动的去营造这样一个场面,我在处理具体细节时,比如掌握一个画面节奏感的时候,我是不会依照照片去进行的,必须按照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去突围。在创作的时候,我是站在一个21世纪当代人的角度去画历史题材的,突破一些常规的写实手法。把塞尚以后的一些立体主义、包括对抽象画的理解,揉进历史作品中去。

记者:在创作历史题材作品的时候,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姜建忠:我感到棘手的是,因为我已在前辈画家的经验影子中、却又渴望从中走出。自己始终处在一个进入、返出、困惑、清醒的交感过程之中。就具体的经验而言,它们时而清晰、时而消遁,并不守着顺序产生。游离、残断,以至颠覆、反置、混淆、交叉倒是经常出现的。任何设想好的东西,很难留到最后,瞬间的东西,却反而得之长存了。这之间充满了选择的搏弈,它给绘画的组织定向与空间自由设置了非经验的处境,这种处境就象某一天夹缝里突然爆出的苗芽,看起来是一个结果,但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尤其当你试图复制它的时候,这种困惑更大。

记者: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艺术经历吧。

姜建忠:到目前,我在油画方面的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古典阶段。其实在《江南制造局》这幅作品左边造枪的那一幅里就能看出来,那种色调、人物造型以及绘画语言都有着古典画的影子。第二个是抽象阶段。我曾经画过一些抽象的绘画,那时候我还年轻,不想把自己封闭在某个领域里。想在艺术形式上作一些探索,就这样画了整整10年的抽象画,但是,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它只能是我绘画历程中的一部分。因为,我觉得从意识上我还是一个具象画家,我把抽象与具象从技术上修正一下,也就形成了我今天的这种绘画语言,在观念上,从一个当代人的视觉出发,更多的去反映人物内心及精神层面的东西。

记者:那您接下来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姜建忠:我觉得我画画是分阶段进行,像这次创作的历史题材的作品,我觉得它是我绘画中的一段插曲,之后我可能会穿插着再画几幅,但绝对不是我主要的方向,我还会继续画我现在的这些画。因为这个系列的作品还没有画完。我会在每一个阶段加入一些自己认为能够提起我兴趣的东西,我始终要找这种我内心所需要的兴奋点,往往潜意识就会指向你所需要的方向。我不会受到外界影响而违背我自己的内心,作为艺术家,不能因为受到外界的压力或诱惑而去改变自己的本意,如果总是跟着外界的某些因素走的话,那这个人是成不了真正艺术家的。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不能让外界动摇你最初的本意。

记者:看来您对外界的干扰因素,很有自己的定力。

姜建忠:对,我能画到今天,是坚持尊重内心之结果。首先得先画好画,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我觉得他会明白这种感受的。做人与画画都是一种品格的问题,作画的品格其实就是做人的品格。

记者:在您从事艺术创作的这些年,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

姜建忠:其实每个阶段都有变化。我的早期创作楷模是,维米尔、委拉斯凯支,柯罗、米勒等大师,还有匈牙利的一位画家蒙卡契对我的影响也挺大的,他的画是属于东欧比较典型的那种,很质朴、很有力度,又比较概括。到现在,我的画面里依然有他的影子,后来,像弗洛伊德、巴尔蒂斯、兰迪、洛佩斯,塔皮埃斯等我都吸收过。

油画是西方文化,所以,国外的画家对我的影响更多一些。而国内画家的作品,如陈逸飞的唯美与娇柔,陈丹青的质朴与真诚,俞晓夫的轻灵、松弛与自由。这些都对我产生过影响。

关于•姜建忠
1957年 生于上海
1979年 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6年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1988年 作品获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展油画大奖(上海美术馆收藏)
1992年 第二届全国油画展
1994年 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8年 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8年 个人画展
2001年 上海当代艺术赴德国汉堡展
2001年 获上海美术大展油画三等奖
2003年 油画《人物》获北京国际双年展序列展 中国十大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美术优秀奖
2003年 第三届全国油画展
2003年 北京国际双年展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 获上海2005艺术大展创意奖
2006年 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院》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油画协会主办
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记者:乌蓝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meishujia/qianlifaxian/2019-09-16/31811.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名人最新 艺术名家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