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术名家 > 艺术名人

85年前进中的青年美展 孟禄丁专访

孟禄丁,1962生于河北保定市,祖籍北京通州。1983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留校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1990就读于德国卡斯鲁赫国立美术学院。1992年移居美国。2006年在北京设立工作室。1993 任教于美国理德学院,1989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作为评委参加”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5获“国际青年年美展“鼓励奖,1987获“中央美术学院双年展“奖,1993获“中国油画双年展“特别荣誉奖。

孟禄丁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作为85美术运动的开篇之作被记载史册。1987年之后,孟禄丁逐渐走向了纯粹的“抽象”风格,至今主要从事抽象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他以一大批用机械转盘所制作的巨型“圆”来表达创作的过程、体验和时间性。

孟禄丁在国内现代艺术运动几成燎原之势的时候,远赴欧洲和美国多年。高名潞认为,孟禄丁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他的目的就是过程本身,结果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他的创作显示了艺术家对“时刻”的感受和体验。

代表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红墙》、《火把节》、《噪音》、《元》、《背景》《足球》系列,《生灵》,《噪音》,《外壳》,《家庭》,《元态》系列,《零》系列,《元化》系列。发表论文有 《纯化的过程》、《荒诞、体验》、《不可回避》。

孟禄丁作品被博物馆及私人收藏遍布中国,港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

记者:您的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在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创作了那幅作品?
孟禄丁:“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举办时我还未出生,“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举办时,我正在美院附中上学,看这个展览,但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记得有《父亲》那幅画,我们那时是少年轻狂,我们的视野早已超越了现实主义。

文革后恢复了高考,79年我考入了中央美院附中。在那个青春叛逆的年龄,恰逢改革开放初期。比起“40后”、“50后” 我们懂事时,基本上没有主动参与革命的意识,也未曾受到过如文革,上山下乡等的迫害,而我们的儿时,却是在“红色文化”的映照下自由而无拘的成长的。所以说“60后”是幸运的一代、承前启后的一代,也是复杂、敏感、孤傲和特立独行的一代。我们的青春期伴随着动荡的转型期而成长,那是个新旧交错和冲撞的激情年代。

中国美术馆搞青年美展那年,正好是85国际青年年。那时我是美院油画系二年级学生,从附中升到美院,开始有点沉闷,因为课堂教学都是重复的。在那个年代搞创作、参加大的美展都是很兴奋、很认真的。那时,正是“伤痕美术”的火热时期,但这种题材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触,更主要的是,多年严格而枯燥的写实训练以及单一的艺术反映生活的教条主义,使我们年轻而渴求自由的心灵受到了抑制,也与我们看到的国际大师的作品有些差距,更同我们自己对艺术的思考和感悟发生了冲突。

我们从附中就开始质疑,艺术为什么必须是现实主义?为什么必须是客观反映现实?为什么不能表现个人的观念,表现哲学的思考?我们选择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展示我们的作品,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容和形式,更自由的释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产生了《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在那时,跨出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这种突破,不是来自一时的灵感,而是变革引发的青春冲动。用艺术的方式自然而真实的表达,是与80年代社会和文化领域要求思想解放,寻求个性自由的思潮相呼应的。

记者:80年代初期,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伤痕美术”,“乡土自然主义”已经占据了中国当代画坛的主流。这对您当时的艺术发展有何影响?您怎样看待当时“八五新潮美术”的出现?
孟禄丁:如果说这种艺术对我有影响,那就是它引发了我的逆反心态,使我有种想超越和改变这种潮流的想法。然而现在回头看来,短暂的“85思潮后”,90年代主流的“架上绘画”,特别是市场和学术推崇的作品,还是没能脱开“伤痕艺术”的思路。(即使政治波普、文革和毛的符号),也可以说这是对“伤痕艺术”的一种矛盾或扭曲的表达方式。宏观的来看,90年代的主流当代艺术,在形式和内容表达上,还是没有摆脱政治文化遗留的社会反映论,而在“后现代”的旗帜下,更加理直气壮,花样翻新。

《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被誉为“理性绘画潮流”的开篇之作,这是美术史家和评论家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所给予的价值定位。我本人在之后的创作中,并没有延续这件作品的观念和表现风格。后来我发现,这件作品还是图解和再现的模式。我很快便转到表现和抽象的风格,试图通过艺术自身的途径来超越自己,寻求更大的突破。

“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被很多美术史家誉为“85新潮”的开端。我虽从开始就参与在潮流中,但始终保持着个人的审视和态度。作为群体的“85新潮”主流,观念和手段更多延续的是以往政治文化的惯性,从而导致后期的浮躁乃至革命运动式的艺术潮流,为90年代退回到更强的政治性符号和社会性图式的艺术,埋下了伏笔。所以“85新潮”将来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还在于我们现在如何反思和梳理这20年所走过的路,找到“85新潮”艺术价值的精神所在,来修正我们未来的艺术方向。金融危机可能给了我们停下来审视的机会,也许是因祸得福吧!

记者:您觉得“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对之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孟禄丁:自78年改革开放到80年代中期,整个思想文化界随着国门的打开进行着去除文革文化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在美术界,新旧艺术思想激烈交锋,当人们还在为“保守”还是“前卫”争论时,85年5月的“前进中的青年美展”让人们看到了新的艺术观念和方向,此展成为具有转折性的展览,也把美术界的目光吸引到了青年群体上来。随后,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青年美术团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85新潮美术运动”。

记者:您对“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有关注吗?
孟禄丁:我没有看到“第三届青年美展”,也没听到人们的讨论和议论,更没有看到代表作品,似乎影响力没有前两届那么引人注目,也许这种官方性质的展览已经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不能代表当下年轻人的水平。更主要的是“85新潮”后,70后、80后艺术家没有一个被关注的舞台来充分展示他们的学术建树。在市场上,很多人跟在50、60后的潮流后边,被他们来界定和支配,没有太多自己独立的声音和强有力的面貌。所以,他们必须在艺术观念上超越上一代,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走出自己的新路,创造一个有活力,属于自己年轻一代的艺术,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记者:伟子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meishujia/qianlifaxian/2019-09-16/3177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名人最新 艺术名家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