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画家孙文刚
文/韩振滨
孙文刚艺术简历
1955年3月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86年山东省泰安师专美术系毕业,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十届研修班,2003年考入天津美院造型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任教于该院基础部,2006年天津美院造型艺术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市美协会员。
主要参展:
《北京油画展》、《北京美术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届研修班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届研修班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纸上作品展》(与钟涵先生合作)、《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寻源—西部风景写生展》、《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问:
请谈一下您的这次参展作品的特点。
画家孙文刚:
这次我带来了两幅人物画,《开启的书》,在这之前的人物画,以关注生命本身为主线,
在《开启的书》这幅作品里,画的是一个穿着病号服的病人,在这里衣服其实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身分,这人从外观上看并不是病人,“床”代表的其实就是生与死,表达了一个老人对生命的一种追味……
在《门》这幅作品里,女孩在黑暗中走向一扇门,这个门也是另外一个世界和空间的象征,一种新的生命的转换。
这次展出的《风景》是我在甘肃的一些写生作品。
问:
能否谈一下您个人的创作的特点。
画家孙文刚:
我比较关注人性的东西,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人生跨度最大的时期,经历和目睹了中国重大的变革,会自然而然的在作品里反映出一些东西出来。
问:
也就是说,更加关注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体现出的对人性的影响和改变。
画家孙文刚:
没错。社会转型,人性的东西也会有所转变—人的精神性的转变。
问:
您将来的创作方向是怎样的?
画家孙文刚:
形式上是写实,在精神上更注重创作内涵。
问:
有一段时间在中国很多人比较推崇抽象艺术,而您是一直很自觉地在坚持走具象的创作道路,它的创作表现性是否更充沛?
画家孙文刚:
八十年代中国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变化很大,直接从欧洲的传统写生跨越到后现代艺术。我所理解的后现代,拼贴、装置艺术或者是当代艺术其他的一些形式,背景不是以绘画和传统艺术为主,包含的是哲学思想,而回到架上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认同。
我坚持绘画能回到本质上去,往回走,而不是往前走。
问:
追本溯源,这种回归可能恰恰是找到自己的一个方向。
画家孙文刚:
我在国外看博物馆的画,越往后看越有意思,可同时我也感到很茫然,法国浪漫主义,再往前文艺复兴,越往早期绘画上看,往往那些作品在人性上比现代还要深刻。所以我一直坚持走具象绘画的道路,其实是想在这个领域里找到一些更能够体现深刻内涵的东西。
问:
具象绘画主要理论来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但他不主张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
画家孙文刚:
没错,绘画使用传统的工具,反映出来的是对事物独特的理解。
问:
你对那种用显微镜放大进行绘画创作的超写实的绘画创作是怎样理解的?
画家孙文刚:
艺术是需要各种形式创作的,超写实的作品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烈,它拓宽了一种视觉的角度,画家选择画就如同选择照片一样,它也是经过筛选和考虑的,反映一种特有的思考。
问:
为什么选择特米斯艺术馆作为合作伙伴?
画家孙文刚:
首先来讲我比较喜欢这种建筑,古罗马式的穹顶。对中国的建筑特色也比较喜欢,但是这种风格的建筑跟油画有本质的联系,你们的展馆也很有格调和特色,也很适合我的作品在这里展出。我觉得画廊的运作不可急功近利,就像这次展览,它不是一个纯商业的运作,还是以尊重学术这个角度出发的。如果只考虑眼前利益就会短视,一个成熟画廊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培养和运作的,首先是从一种爱好出发,其次从经营的角度考虑,当然只要坚持下去,他的后续效果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