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国家文物局就目前国内近代、现代著名书画家作品的存量、艺术和学术价值以及出境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调研之后,征求了文物界、美术界的意见,国家文物局为此颁发了重要文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珍贵人文艺术财产的保护工作,防止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流失出境。在颁发的文件中,有10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不准出境,他们是:王式廓、何香凝、李可染、林风眠、徐悲鸿、高剑父、黄宾虹、董希文、傅抱石、潘天寿。以上著名艺术大师中,有8位大师都接受过中、西两种绘画教育。在这些大师们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融合了中西两种绘画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本文采访的对象,正是我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巨匠王式廓之子--著名画家王其智。
王其智的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于:以油画体系为主潜心于领袖肖像画创作,和以中国水墨体系为中心创新性地发展中国画两个阶段。
--------------------------------------------------------------------------------
·从《革命导师》到《人民万岁》
受家庭环境的浸润,王其智自幼便酷爱绘画艺术。曾先后师从于著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蒋兆和、吴作人、罗工柳、张仃诸前辈。先父王式廓先生早年的严格训教,使王其智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使得他的艺术天赋得以充分的发挥。
1949年,王其智进国立北平艺专学习绘画艺术,后入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造。1951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王其智留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肖像画创作室。王其智的人生岁月,从此与创作伟人肖像联系在一起,由此走上了一个无上光荣而又极其艰辛的艺术创作之路。王其智从青年到中年,把自己的青春和一腔热血都融入到了画领袖肖像中,兢兢业业达27年之久,是建国以来,画毛泽东肖像时间最长的画家。
创作领袖肖像,是一件任务艰巨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肖像必须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质量,能够充分表现出伟人的神采与风貌。当时,受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肖像创作环境十分简陋。王其智创作的肖像,高6米,宽4米,有两层楼高。工作时没有自动升降机,全靠在画布前搭脚手架,爬上爬下作画。一天下来,要上下几十次。这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其中的艰辛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泽东肖像变动了4次。王其智参加了其中3次创作与修改。当时悬挂在北京火车站高达8米、宽近6米的毛泽东肖像也是王其智的杰作。王其智还为天安门广场创作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孙中山等伟人肖像。
王其智的父亲王式廓,早在延安时期就以木刻的形式创作过毛泽东肖像。这是迄今为止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幅毛泽东肖像画。每次提起这段历史,年俞古稀的老人感慨万千,是先父影响了他的一生。近几年,王其智不顾年事已高,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创作了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邓小平领袖像《心愿》,和江泽民肖像《人民万岁》,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美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王其智在承担着繁重的伟人肖像绘制之余,还进行了大量油画风景画的创作。风景画《长城秋色》的雄奇,《桦林湖畔》的秀美,《钟楼晨曦》的风韵,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王其智创作的巨幅风景油画《井冈山》、《延安风光》70年代,就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贵宾接待厅和陕西厅。周恩来和尼克松就是在《井冈山》这幅画前,打开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新局面。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也同样是在这幅画前,开始商讨香港回归中国的问题。而为这张画,王其智在井冈山写生时,差一点从崎岖的山路上摔下万丈深渊。王其智用生命打磨艺术,他的领袖肖像创作和风景油画的创作,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后人留下了久远的纪念。
2000年,王其智为表达对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支持,向市政府捐赠了价值近百万元人民币的书画作品。这是北京申奥以来首次接受的个人书画捐赠。王其智还积极参与修复长城"、"支持亚运会"、"助残活动""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将自己最好的艺术作品无偿捐献给社会。
王其智用真诚和勤奋不断诠释着艺术生命的真谛。他执著地在自己划定的色彩与意蕴之中,率性挥洒、肆意渲染,用心作画。
--------------------------------------------------------------------------------
·融合中西 续写辉煌
步入中年后,王其智又兼攻中国水墨绘画,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集诸多修养于一身,作品既有中国古人的笔墨情趣,又不乏西画的厚重,以其精湛的技巧融会中西,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的绘画艺术。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震荡大转折的伟大时代,同样也是中国美术大开放大革新的辉煌时代。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内在变革的迫切愿望,促使中国美术走向中西大交会、大撞击、大融合。中国的艺术家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努力实现文化的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艺术的稳定延续与动态变异,造就了高峰迭起的艺术创造新时代。对西方绘画的吸收、拿来和创新,使中国美术史续写了更加辉煌灿烂的一页。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血衣》、《参军》、《井冈山会师》,董稀文的《开国大典》,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奚我后》和奔马系列,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渡》,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的山水,齐白石、潘天寿的花鸟、林风眠的人物等等,均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熔铸了时代精神而名垂千古,成为中国美术的中流砥柱。
深受先父王式廓,以及徐悲鸿等诸前辈的影响,王其智努力把西画的造型、写实技巧,与中国画的意境相融合;把素描、色彩功力,与中国画的写意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技法。
--------------------------------------------------------------------------------
王其智笔下的中国画作品"虎"、"桃"等,与众不同,介于写意和工笔之间,笔墨虚实结合,色彩冷暖结合,师法自然,重在写神。既有西画三度空间的厚重,又不失中国画的意象神韵。在2000年第十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王其智的一幅中国画《虎啸》图,其形态和神态之完美,引起同时参展的法国艺术家的称赞。王其智画的虎,无论静、动均能体现虎的威风气势。作品有展现阳刚之美的《威震大千》、《长啸群山》,也有表现兽中之王另一面的《天伦》、《摇篮》、《双雄》等。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美术界老前辈蔡若虹先生看过王其智的作品后欣然提笔写?quot;笔墨有新意"。当代著名画家罗工柳先生看后也大加赞扬。王其智的另一类国画代表作品"桃",以中国画的颜料、西画的技巧,创造性地表现了桃子亮丽的色彩、饱满的果实,十分生动逼真,使人忍不住想要采摘……王其智把深厚的油画功底,和纯熟的中国画技法结合于中国画的创作,使中国画独特的意象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王其智的艺术天赋,在中西融合中得以痛快酣畅的发挥,他在中国美术界确立了自己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中坚地位。
年近古稀的王其智先生始终遵循父亲王式廓先生的教诲:"不论画什么,都要用心去画,画出生命来。没有生命,就不能称其为艺术。"用生命打磨艺术的信念,已经融入王其智的创作生涯。他以"艺无止境"的心态,不事张扬,默默耕耘于中国画坛。我们称王其智是大师,因为他的确达到了"大象无形,巨音希声"(老子《道德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