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毗邻翠湖公园和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钱局街一侧百米小巷仓园巷从早到晚熙熙攘攘,不时还能看到时髦男女脚踩回力鞋,身着文化衫,或挎着军绿色的帆布包,或别着“一道杠”在巷中漫步……怀旧气息扑面而来。
一大早,仓园巷68号的“鄢棚国货”搪瓷制品小店门口,29岁的景锐力正在大汗淋漓地从面包车上下货。前几天店里的冰花饭碗和花口杯断货了,他赶紧从家里的“仓库”拿出几百个搪瓷做添补。这些,仅仅是这位80后收藏家的“冰山一角”。
20年间,景锐力一共收藏了50万件搪瓷藏品。
这里面有1958年产的齐白石小鸡啄米搪瓷盆,这种极少见的手工喷绘国画搪瓷品,当时全国只有5个搪瓷厂能够制作,现在已成绝版珍品;
这里还有带着淡淡疤痕的搪瓷盆,印着“红双喜”、“抗美援朝”的搪瓷茶缸,画着红黄牡丹图案的搪瓷保温水壶以及1962年的白色搪瓷花灯罩……
这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中国的“历史符号”,早已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却成为景锐力眼中的宝贝。
痴迷收藏
20年间走遍大半中国
景锐力出生在锡都个旧,他爱上搪瓷与外公有很大的关系。
“我外公曾经是个旧云锡公司百货商店的经理,平时的工作就是采购和销售,所以对搪瓷非常熟悉和钟爱。”景锐力回忆,1993年搬新家的第一天,冒失的景锐力不小心把所有的搪瓷盆从四楼阳台窗户推下,巨响过后,外公心爱的搪瓷盆全被摔坏。外公没有生气,而是带着景锐力到家门口的“国营七层楼商店”重新购买,外公对他说:“搪瓷的好,国产的东西最好。”于是他们精心挑选了八个搪瓷盆带回了家。
也就是从那时起,景锐力对搪瓷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二年春节,景锐力用压岁钱给自己买了人生第一份礼物一个个旧搪瓷化工厂生产的“小孩吹泡泡”搪瓷口缸,那年他10岁。
从此,景锐力对搪瓷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15岁那年,景锐力看上了个旧搪瓷化工厂的四个搪瓷样品,它们分别是开远铁路客运段专用盘、花仙子图案盆、一对金鱼图案锅和一个花“鼓子”。为了得到喜爱的宝贝,景锐力找了厂长不下十回,最后厂长被他的诚意打动,破例把样品卖给了他。“这些样品属于非卖品,原本每个只要六、七块钱,我一共花了200元才买到,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压岁钱积蓄。”
为了收集全国各地的搪瓷藏品,景锐力走遍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贵阳等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倒闭的国营单位、曾经的私营批发商、厂家指定的经销商……能去的地方,能想的办法,景锐力全用过。1958年产自西安人民搪瓷厂的齐白石小鸡啄米盆,是他一天不吃不喝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到的;1962年的白色搪瓷花灯罩,是他在昆明文化宫背后的房屋拆迁时,在别人阳台上发现后找上门买的;1950年产的花面盆是他在哈尔滨街头,在搬家的市民装车时发现后高价买下的……
用了20年,景锐力一共收集了50多万件搪瓷藏品,他的家就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各色搪瓷用品大大小小、整整齐齐地陈列着。景锐力眼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有生命,背后都有故事。
搪瓷养家
让爱好成为生活符号
景锐力的“鄢棚国货”搪瓷制品小店位于昆明市仓园巷68号。
经过此处的行人,总会被“鄢棚国货”的古朴门面吸引,纷纷进店一探究竟。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里,红灯牌、鹿牌、劳动牌等全国各地、各时期的搪瓷名牌藏品一应俱全;烧锅、平盖洗手碗、汤盆、茶盘等搪瓷物件琳琅满目;包含生产年代、国标规格和产品介绍的“描述牌”让人们可以从每个搪瓷商品背后,了解中国国营搪瓷工业和搪瓷文化的辉煌历史。
人们还会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走的时候不忘买上一两个搪瓷用品留作纪念。“我们这代人用惯了搪瓷,我在昆明找了好久,今天终于找到了。”已经70岁的陈大妈花了10块钱,买走了一个白色的搪瓷痰盂,景锐力还送给她一个搪瓷小花盘。“我小的时候,搪瓷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现在很难找到了。”吴女士把刚购买的搪瓷缸爱不释手地放到包里。“卖搪瓷的利润很低,虽然这些老产品售价比几十年前高了许多,但毕竟现在和过去没有可比性,只是希望这些真正的老搪瓷能重新唤回大家儿时的记忆,告诉大家使用搪瓷安全健康。”
29岁的景锐力去年成了家,现在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女儿,搪瓷也成为全家的生活符号。景锐力和妻子的结婚照绝对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当天拍摄的道具全是他的藏品:幕布上是毛主席画像,身后放着柳州牌收音机和红色拨盘老式电话,桌上的搪瓷把手壶和两个10公分的白色搪瓷茶缸锃光发亮,与身着中山装的景锐力的笑容交相辉映,照片上的两人仿佛就属于那个“搪瓷的年代”。
在景锐力的家里,大到煮汤的大锅,小到喂女儿喝水的小碗,全是“国营搪瓷”。“小时候喜欢收藏,是因为想着多买几个可以换着用;现在还是喜欢收藏,那就是一辈子也用不完了。”景锐力一边说着,一边喂女儿喝水,他手中的绿色冰花搪瓷碗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不断记录和见证着他的生活。
资料
关于搪瓷
搪瓷制品早期称“珐琅”,我国早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景泰年间就已有制作,即“景泰蓝”;而钢坯搪瓷技术,旧称“洋瓷”,最早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于1903年传入我国。1916年,我国有了第一家搪瓷厂上海铸丰搪瓷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搪瓷制品生产国,全国大小搪瓷厂最多时近百家,云南也先后于1958年和1974年成立了昆明搪瓷厂和个旧搪瓷化工厂。随后,搪瓷在中国进入鼎盛时期,搪瓷也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家用器皿。但随着经济体制改变和不锈钢、塑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搪瓷工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向低谷,全国国营搪瓷厂大量停产和破产,沈阳搪瓷厂、西安人民搪瓷厂、上海益丰厂等中国搪瓷工业最具代表性的几家大型搪瓷厂和昆明搪瓷厂、个旧搪瓷化工厂都相继破产。
目前,我国的搪瓷工业仅存“哈尔滨搪瓷厂”一家国营搪瓷厂仍在营业,但也仅以少量工业搪瓷维持生存。“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搪瓷制品都是私营生产的,质量和美观都比以前大打折扣。”景锐力介绍,同样图案的盘子,人工喷画一天最多也只出得了2000个,但机器喷画的生产率却是一天40000个。在许多“文化概念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我是四有青年”、“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热门网络语言的搪瓷杯,都是私营生产的,收藏价值已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