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学术主题是“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
这个主题表明,本次展览试图通过以图像为中心、同时容纳多种形式的视觉展示,通过从一个地区开始的图像考察,来揭示历史与人文发展当中的双重性,从而为人们认识图像、认识视觉、认识视觉与生存、与社会、与民族、与区域文化、与全球化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关系,并籍此进行范围广泛的讨论。
以下是对该主题的详细解释:
1, 双重性:
无论从地理、文化、空间、民族、生态、现代化到图像,都呈现着一种双重性,它们有:
a,地理的双重性。连州地处广东北部,距广州230公里,是粤、湘、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同时又是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与梅州古道同为联结北方的要道。这种地理特征决定了连州的生态特征与生存面貌。
b,文化的双重性。五岭以南构成中国的南方文化,而以广东为主体,扩散到广西和福建,并和五岭以北的中原文化形成交错状态。由于连州在地理的独特位置,使得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在这里同时并存,中心区域的影响持续到这个地区,然后渐次与南方结合,而漫延到沿海。同样,南方文化在这里驻足,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标本。北方失意文人曾落脚此处,为中原正统文化在南方的扩散做了令人感动的工作,而南方的生活形态始终维持着本土色彩,塑造着这一地区的人文性格。尽管从大的方面来说,南方文化仍然属于整个大中华文化的有机部分,但地域与沿海的精神生活始终长存。从这个意义来说,连州恰恰是两种文化的结合部,是中心与边缘的结合部。
c,空间的双重性:地理的双重性决定了连州在和内陆与沿海的双向交往中,呈现出一种空间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从连州开始的行程,不像沿海,背靠大陆面朝大海,也不像内陆,缺少海洋气候所导致的开放,而是在一连串辐射型的交往中,织成一张大网,形成区域中心与边缘的相互游移。这一交往特征在空间上给予连州以独特的文化地理的双重面貌,形成了本土文化异于沿海和内陆的历史。连州正是这种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
d,民族的双重性。连州附带着邻近的连南,向来是瑶族最大的聚居地。几千年来,瑶人在连州连绵起伏的山野中,创造了极其独特与异常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人类学与民族志考察的重要对象。关键是,几千年来,瑶人在与汉人的复杂交往中,共同开创了一种本土化的生存形态,形成了既无法归类于沿海、更无法归类于中原的文化性格。针对这种民族的双重性,将成为本届展览的一个重大主题。
e,生态的双重性。当视觉观察者把眼光放到生活形态的细节中时,生态本身就成为一个重大的话题。有趣的是,从沿海往内陆行走当中,呈现在生活细节上的各种差异将构成观察者的素材,从而分辨出不同的生活形态与方式。这种生活形态与方式几乎可以说自古就有,持续到今天,而塑造了居于不同土地上的住民性格。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态的双重性就成为证实历史偶然性的绝妙素材,并真正张扬民间社会的原本价值。
f,现代化的双重性。现代化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定义,而是变动中的概念,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模式在不同的条件所达到的不同的发展程度。所以,从空间上看,现代化呈现为一个梯级。从这个意义来说,从连州往广州延伸,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解读出一个因现代化程度不同而呈现出来的变化中的景观。缘此,我们可以从城乡变迁的角度,了解到一个生存的原生态是如何经由现代化的努力而改变它的面貌,并最终成为城市的。更让观察者感到兴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视觉,像鲜活的标本,传递着独特的历史内容。现代化的双重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它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到摄影年展的展示当中,而为人们所体察,为人们所认知。
g,然后,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落实到图像上,从而造就了图像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图像是历史的纪录;另一方面,图像表达了观察者的立场。一方面,图像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生活的所有细节;另一方面,图像让我们的眼睛习惯了某种方式而排斥其它方式。一方面,图像需要专业的支撑;另一方面,非专业的工作把图像转变成颠覆既定视觉观点的工具。严格来说,本次展览的意义也正在这里:我们从现象的双重性开始,而归结到图像的双重性上;我们揭示了图像的双重性,从而让生活的双重性自动呈现。
2,视野:
我们展示图像,但不仅仅是图像,我们需要的是各种不同的视野,一个透视双重性的广阔视野。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在一个专业化的国际摄影大展上,引入诸如社会学、城市学、人类学、艺术学的不同观察。我们不仅要向公众证实摄影的魅力,我们还必须向公众证实图像的社会作用和力量。我们通过图像考察社会不同层面的生存状态,考察城乡变化所导致的视觉现象,考察人类生活模式的点滴细节,考察图像中艺术和摄影纠缠不清的漫长历史。
3,双重视野:
双重视野本身就是一个双重考察的结果,而且,双重视野还包括了对自我的考察。这里的意思是,通过镜头我们观察对象,同时我们借助于对象来观察我们自己。我们用图像来观察社会学、城市学、人类学和艺术学,我们同样用这些学科来观察图像。这种双重视野中的图像,正好把图像的双重性变成可以理解的对象,变成生活本身。因此,双重视野还代表了对生活的还原,代表一种图像的回归。要知道,图像的意义与价值恰好体现在这充满风险的回归之途上。
4,从连州出发:
“从连州出发”有以下不同的含义:
a,“从连州出发”是一个实指,说明我们的摄影展是真正立足在连州这块土地上的。
毫无疑问,连州是一个区域存在,但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区域存在,都有可能成为全球的一个缩影。比如,从城市发展、城乡过渡和经济转型角度来看,先是珠三角现象,后是长三角现象,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又比如,一无自身产品二无自身企业的广东东莞,由于极具规模的密集型加工业而为世人所瞩目。
这些例子证明,全球化的真正意思是,在任何一个地区,只有措施得当,完全有机会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进程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我们相信连州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更相信,从发展来说,连州也可以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与经济现象。
所以,“从连州出发”这个实指的深层含义是:从连州出发,而又回到连州。
“从连州出发”,意味着把连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现象推向外部世界。“回到连州”则意味着让世界用新的眼光来认识连州。
b,“从连州出发”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视觉研究要有平台,要有观察角度。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研究平台和观察角度为最后结果提供了保证,而不是相反。
“从连州出发”就是这样一个研究平台和观察角度。
然后依此而建立一个图像志意义上的视觉长廊,它是由数十个方向各异、目标相同、互有联系的独立展览,同时呈现不同学科的观察成果。
c,“从连州出发”还呈现了一种由时间变化所引致的空间变化,并将这个空间变化转变为平列的图像。
事实上,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以连州作为观察的出发点,从不同方向上确定关键的视觉节点,然后平列出来,时间的痕迹就可以得到视觉的表达了。
比如,我们从连州到广州,从连州到瑶寨,从连州到上海、北京、东京、纽约、伦敦,到兰州、昆明、曼谷和新加坡等。这是一个空间的跨度,但又因空间而引至的发展等级与序列。“从连州出发”就是这样一个视觉观察的等级序列,它所提供的影视学、社会学、城市学和人类学的范例,最终将连州定格在历史中,而成为历史本身。
五,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
合并上述对“双重性”、“视野”和“从连州出发”的解释,就完整体现了首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根本意义与人文价值,也为今后若干届摄影年展定下了基本色调。
“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的主题表明,我们始终关注图像本身,不遗余力地推动图像专业化的运动;我们始终关注图像的民主性质,强调图像在观察当中所具有的平民性与平等观;我们始终关注个人观察的价值,并赋予每一个人以观察的权力,不管他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并把其中的成果展示出来,昭告世人;我们始终关注图像在建构历史话语方面的权力与作用,并通过不同学科的介入来揭示其中的双重含义,从而把图像还给普通人,还给社会;我们始终关注图像在见证生活形态和生存现实的纪实功能,并希望通过不同层次的学术讨论与讲座把这些功能的价值阐发出来,从而让图像成为历史,成为发展的背景。
一句话,我们愿意通过这个国际性的大展,来表明一种根本的价值观:让图像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
由此可见,双重视野所引发的多层次观察是为了实现一个融观察、纪实、发展和乐观的信念。毫无疑问,连州本身就代表了这些信念。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