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 (广东美术馆馆长)
2002年11月,“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的举办,在中国文化艺术界以及国际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于“广州三年展”作为和意义,我们不只是限定在艺术事件或艺术史的范畴内来进行讨论,更可能是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和超现实的情怀来探求事件本身与中国当下社会及文化进程之间横向的密切联系,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来判断它和中国社会史纵深的结构关系,寻找和探讨这种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览模式在中国社会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意义,并努力实践我们种种富有建设性的、超现实的文化设想。
如果从展览和城市之间的姻亲关系上来考量,“广州三年展”在结构上改变了广州本地的文化艺术生态,成为了解广州现在时的人文脉络、文化特性的显眼个案,为广州开放、兼容、追求进步的文化品质增加一个颇有说服力的筹码。“广州三年展”创造了与国际上各种富有差异性的文化之间进行深度交流、对话、互动的机会,集中地、动态地、多视角地呈现了国际上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动向,为本土经验的梳理和积累提供更多富有意义、可资参考的第一手素材,为本土艺术史的书写做了充分的基础性存档工作。
“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目的是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别样”的当下生活和文化,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深入到区域生存的细节之中,并做出相应而富有创造性的“发言”,以艺术家独特的工作方式和提问角度来实现“富有差异的现代化”的文化讨论。艺术家从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把自身的文化语境作为一个参照系统来观照三角洲——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事实,他们彼此间的观点将构成一对对充满落差和“矛盾”的关系,同时也构成了本届广州三年展的内在张力——既探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珠三角现代化现实,又揭示艺术家自身生存背景的现代化现实。艺术作品正是这两种事实间一个协调缓冲而富于张力的“载体”,并完成文化嫁接和经验转移的任务。
我们注意到并充分尊重时间线性叙事的意志,珠三角的当下生存其实是一个特定区域的现代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积累的结果”,它处于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逻辑下,这个限定性的前提决定了这种现代化的先天性身份。而关于这一个区域的现代化还具有什么样可能性的描述和阐释,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以真正体现其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意义,并有效地转化为全球现代化经验中可供共享的部分资源。
“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突出于“三角洲”区域在现代化中的实验性意义。从地理学及空间的意义上讲,“三角洲”是指“新生的土地”,“富有活力而不稳定的区域”;而从文化形态和时间的角度上看,“三角洲文化”是指向于“新生的文化”、“特殊的现代化”、“充满实验性意义的文化”。“三角洲文化”因地缘的关系和文化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具有“先锋”的实验性意义。因此,也可以说“三角洲”是一个不断在生成的、活跃而不稳定的、充满实验性挑战的文化象征。
对于“三角洲文化”的探讨和跟踪,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深入和积累、甚至也是不断实验和挑战的过程,我们更愿意把本届三年展作为一个探讨和实验的新起点。三角洲作为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实验室”,实践了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社会中新的可能性,其“特殊性”也即体现于此。“实验室”中所有“实验行为”的导向结果,将被导入本土社会史的叙事以及成为一个时代情感记忆的有机构成。
我们在“首届广州三年展”的前言中曾对“广州三年展”这一长期性计划提出这样的基本思路:“关怀文化,关注历史”。并特别提到:“以艺术这一独特的形式记录我们对一个时代的精神反应及相关的思考,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人类文明的建构,那应是我们深怀于心中的一种职业理想。”作为广东美术馆,我们正是怀着这样的文化思路和职业理想来接受这项艰巨的实验性工作的挑战。
衷心感谢本次三年展策展人侯瀚如先生、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先生、郭晓彦女士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他们敏感的学术视角、深度的社会关怀和对实验精神的充分尊重,使这次展览实现了对既定的“双年展”、“三年展”模式的超越!
非常感谢所有参加本次三年展、“实验室”计划和“自我组织”空间的参展艺术家和学者,他们自觉地履行个体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大文化的视野关注当下各个层面的现实生存,以严格的学术标尺来实践自身的艺术理想和文化诉求,他们具有先锋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令人敬佩和值得尊重!
深深感谢一如既往关注广东美术馆的各项建设并给予各种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友人,社会的支持使美术馆在前进的过程中得到无限的鼓舞!深深感谢为本次展览提供学术支持及指导的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和艺术界前辈,你们加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深深感谢每一位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细节性展览事务中的美术馆工作人员,你们的无私和高度的团队精神是展览事务能够有条不紊深入推进的基本保证,展览的圆满举行体现同仁们高度的专业素质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朴素信念!
2005年11月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