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艺术家故弄玄虚,以迎合国人讲面子、爱炫耀的习气。可“面子工程”盛行的民族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民族。“面子工程”越严重,民族越不自立,越没有尊严。
在今年11月中旬举办的第17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有一家美术馆把其签约画家的作品做成限量版版画和高仿品出售,价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馆长对我说:这叫让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馆长还说:喜欢在办公室挂名画的老板,我们可以把画租给他,让艺术品进入他的私人空间,一个月换一幅都没问题,既满足了他的面子需求,也达到了我们推广画作的目的。
忽然感到,充分满足各阶层人们“面子工程”的需求,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当然,说“一个产业”可能不太妥当,因为它涉及的是非常众多的产业和行业,而艺术品已悄然成为其中的新贵。
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明恩浦在《中国人的素质》一书里写道:“把‘面子’作为全体中国人的一种‘素质’,一眼看起来实在是荒谬透顶。但是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单指人的脸部,它在字面上是一个群体复合名词,意思比我们所能描述的要多,或许可能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还要多。”“一旦正确理解,‘面子’就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素质这把号码锁。”
明恩浦大概没有想到,“面子”需求在中国可以发展成今天这样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艺术品市场为例:有些艺术家特别喜欢给领导送字画。因为只要自己的作品得到权贵认可,就能成为“硬通货”,别人送礼也会选他的字,老板们挂他的字也会有面子……艺术家通常都不是傻子。他能成为艺术家,说明他的智商高于一般人。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艺术家很知道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发财,而不惜因此背离艺术创作的本质,把艺术品变成一种量身定做的特殊商品。
而且,艺术创作本身就有故弄玄虚的一面,有的艺术家就处心积虑地故弄玄虚,以迎合国人讲面子、爱炫耀的习气。有人把自己的工作室装修得像豪华会所,喝红酒,抽雪茄,品“2万元一斤”的茶叶。“土豪金”们进去一看:哇,好有品味啊!赶快和他交朋友……于是乎滥竽充数的“艺术家”也找到了市场。他们善于钻营,会炒作,名气比水平要高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因为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看你有没有钱,二看你有没有当官。而当官了和有钱了的人们,则热衷于依靠外在标签炫耀自己的另外“美德”:官员在名片上印“博士”头衔,企业家炫耀“EMBA”毕业等皆属此类。
由于“面子工程”“钱景”广阔,“造假工程”也应运而生。有钱的女人买LV包,没钱的女人买假LV包。她们共同的心理,是以为这样就可以抬高她们的“身价”。因应着这种心理需求,市场上大量的假名牌、山寨货应有尽有,随便挑选—巨大的梦想照进现实,假名牌让你梦想成真!
教育家蔡元培曾写文章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蔡元培写道:纯粹的美育能“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审美观念,应崇尚人性的自然流露,重视内心的真正需求,追求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但现实是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也未必掌握基本的审美观念;我们的自尊心往往只是由他人赋予我们的价值所决定的,整个社会崇拜的只是“气派”、“奢华”,相互攀比,每个人都在焦虑,唯恐落伍,被别人看不起……这是导致“面子工程”泛滥的根本原因。
“面子工程”盛行的民族永远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民族。“面子工程”越严重,民族越不自立,越没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