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兴紫砂文化成为影视作品目前大多是以文艺片的形式出现,如:
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中国紫砂》,以历史部分介绍为主,七大老艺人以及十个大师为主要对象,发行后获得了5个1工程奖。
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紫泥春华》,介绍中青年高级工艺师以上级别艺人为主,偏重艺术成分。
CCTC多个频道拍摄的宜兴紫砂,以及河南电视台07年三集专题片《中华茶韵》,包括数不胜数的各媒体拍摄的宜兴紫砂。基本都只针对紫砂文化本身进行介绍。
真正有故事情节的只有《紫玉金砂》《疯狂的紫砂壶》两部,难道宜兴紫砂文化缺乏拍摄所需要的元素?
个人认为不是。
宜兴紫砂文化底蕴浓厚,传奇色彩也比较引人,比如五色土的传说、范蠡制陶的历史,宜兴溶洞与西施的关系,都是影视作品需要的极好元素。
宜兴紫砂文化成为影视作品可利用元素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
1:宜兴城市面积虽小,可名人倍出,徐悲鸿、吴冠中、周培元、潘汉年......,这些名家都有很多故事可挖,而这些名人大多与紫砂文化有着一定的情结。
2:国内名家参与紫砂文化的例子也很多,比如韩美林,曾经到宜学习、研究紫砂文化长达数年。当前名人参与紫砂文化的更多,演艺界的也不少,卢奇、郭法曾、王伍福、唐国强、李靖飞、张国立、候耀华(与广告无关,个人与候先生交流多次,感觉他对紫砂文化的了解颇深),甚至一批快男超女什么的(本人对选秀兴趣不大,所以不怎么了解他们的名字)都经常在工作之余来宜感受紫砂的魅力。这些艺人大多对宜兴紫砂文化比较了解,如果真担任关于紫砂影视作品里的角色,并没外行演内行的尴尬现象。
3:观众喜欢比较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宜兴无论从历史还是到当前社会,引人的故事元素繁多。
古代有:
周处除三害。南山射猛虎除一害,斩蛟龙(估计是扬子鳄或大蛇什么的)除第二害,自己从一个痞子变成了一位保家护国的大将军更是少了一害。
范蠡西施逃难到宜兴,留下很多与他们有关的地名,如:西施荡、西施洞、范蠡居住过的溶洞;
梁山伯散步追美女祝英台的英台阁。
太平天国王府。
张天师修炼时的卧室“张公洞”,这卧室够大的,整个溶洞,如果分给老百姓一部分,估计“蜗居”现象解决了不少。
太湖古城一说,说原来太湖是个古城,由于出了一批痞子惹怒了观音娘娘,这观音大士一发火,用手中的净瓶水将古城弄成了湖泊。
蜀山与东坡书院,此蜀非彼蜀,传说是东坡先生游玩到宜兴,见一山,思乡之情顿起,曰:“此山似蜀。”于是,这小土墩子便改名“蜀山”了,另外,东坡先生还在这里小住了几年,经常弄些小酒,泡上几壶好茶消磨时光,闲着没事还设计了一把壶,就是在宜兴很有名气的“东坡提梁”。“蜀山”脚下有个书院,就是清代后人为了纪念老苏光临宜兴建造的。
古代部分的太多了,这里略去。
现代部分:
抗日战争宜兴百姓参与抗击外敌,那时鬼子在宜兴的作恶都有史料记载。
山区人民好锻炼,奇人奇闻众多,听说还真有轻功的神人呢,回家不用开院子门,“噌”的一下就飞进去了。
解放初期,紫砂制作形式起了变化,从小作坊演变成小团体,接着成立了大厂家。现在很出名的老艺人,在那时都还是小徒工呢。
地理条件:
宜兴属喀斯特地貌,多丘陵(当地人称之谓“山”)溶洞,古墓繁多,大规模挖掘过的有宜兴东山附近的墓葬群,挖出很多汉罐,富了一大帮子人哪,我正好那阵子外出没在宜兴,所以这个发财致富的机会没赶上。
除了合理的大规模发掘,零星的盗墓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解放前(因为解放后不能瞎猜)。
上述可以证明,宜兴无论是地方人文,还是紫砂发展史,都有着充分的文化元素,制作成影视作品的素材如滔滔江水......,个人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闲暇时来宜兴实地考察一下。
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曾与《志愿者》总制片李馨雨以及王伍福先生聊过,他们也表示宜兴紫砂有成为影视作品的可行之处。
另外要说明一点,拍摄资金方面如果有宜兴大财团赞助,可谓是小意思啊,前不久听说某老板过个生日上千万,凤凰传奇、陈好、华健大哥甚至老曾的千金都来捧场了,呵呵,听来之言,不足为证。要说的关键是:谁愿意来投资对宜兴紫砂文化发展作点贡献?至少我不能,因为我没钱。别人出们宝马大奔,我出门原生态的11路。
玩笑归玩笑,本文仅举例说明宜兴紫砂文化成为影视作品的可行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还望各位好友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