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思考袁运甫先生美术观念及其艺术成就的一个最佳起点。
“博物馆”象征着可以“保存”值得保存下来的东西,保存在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可以供人们去欣赏,其意义在于它们具有的审美价值;而博物馆馆中的审美价值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代表了某一时代的审美取向,一方面又因其具有超越性而具有永久性的审美价值。
当我们明白了博物馆具有这一套基本含义时,我们就可以来看这套“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所具有的匠心了。
纯艺术如此,装饰艺术同样如此。在19世纪70年代被称为“现代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iis,1834~1896)倡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最终导致装饰艺术或工艺美术被提升到与纯艺术平起平坐的地位;中国的庞薰在法国巴黎和西方艺术刚刚接触之际,就强烈地感受到“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主要是由于它的装饰美术影响了当时整个世界”。这种变化意味着人们对于艺术的社会功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历史的发展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当袁运甫先生第一次到美国去寻求新的知识时,他意识到:“‘设计’这个词,在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几乎所有触及视觉的对象都是经过美术设计的。美学作用于社会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手段,就是设计。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实用美术或者叫做工业美术突出地位。”(《论美国现代艺术的终极利益》)这种认识使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用艺术”方面,而促使袁运甫先生更加看中“艺术的综合”或“综合的艺术”的直接原因,则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学理方面还是文化资源方面都有了更为丰富和更为广大的空间。
袁运甫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纵横于水粉、水彩、丙烯、油画、水墨、彩墨、重彩、线描以及壁画、环境雕塑等纯艺术以及公共艺术的领域之内,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一如20世纪瞬息万变的美术为美术家所提供的思考的最大空间。袁运甫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将“纯美术”变为“大美术”,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从传统出发,走向现代。他的艺术理念是明确的,他曾说过:“以文化把握技术进步,确立文化主体意识已成为我们步入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标志。”于是我们在它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放在第一位,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表现出艺术家理解现代社会视觉传达方式的能力。
这套“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是由国外著名设计师参议设计,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具体实施,世界几个大博物馆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完成的一套大型丛书。这套丛书完成后将向世界大的博物馆推荐宣传,使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袁运甫卷》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彩墨国画作品”及部分线描;二是“色彩写生作品”及少量速写等;三是“公共艺术作品”和黑白画。“公共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壁画、雕塑及其制作过程的局部和相关环境综合设计效果等,堪称是最集中一次展示袁运甫艺术思想与创作的一部大书,从他的作品中和艺术思想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思考深度:从传统艺术的传承,到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审美精神的体现;从艺术的主体深度,到造型形势结构完美和谐的体现;从功能要求,到现代材料选择与制作的周密实施。壁画《巴山蜀水》、中华世纪坛壁画及总体环境、《中华和钟》等,都具体地体现了上述的观点。
袁运甫先生在写给吴冠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他是一位综合中西又从体验中出发注重创作与表现的现代画家。”(《我所认识的吴冠中及其绘画》)他非常欣赏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话:“我不主张艺术上的国际主义化,民族文化是建立在每个国家的乡土里。”(《论艺术的历史观和科学观》)他也同样欣赏美籍华人、结构工程学家林同炎教授的话:“我的成就之获得的重要原因之一,乃在于具有东方哲学和文化素质的缘故,我认为东方哲学、文化、艺术的素养和气质,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精神视野开阔,对称和整体观念强,而且联想丰富。”(《重视理性思维,激荡浩然之气》)这些话同样也可以用在袁运甫先生的身上,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他是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