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所限定的传统形式的规范中,扩展的本身意味着发展、创新。袁运甫的彩墨画、水墨画、线描画蕴涵着真挚的情感。写景抒情,是他的美学精神之凝化。在他许多不同题材的作品里,总是以体现不屈的生命精神为主旨。他的荷花也多是体现“静谧秋塘有傲骨,残枝横斜亦风流”的思想境界,这是他在形式美追求中深惜的精神品格。这种把意趣情怀与艺术美感的表现融合一体的追求,也同样体现在他对待笔墨和技法的求索之中。如他倾心于兼工带写,他说:“工笔写意各有大妙,余难舍一失全。但关键在工笔重色,写意重韵,色韵为彩墨之魂,必兼而有之。”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包括中国画的临摹和基础训练,后来又经历南北两所美术学院名师指点培育,及中西艺术双重教育,所以几十年来他脚踏实地的攀登深究,轨迹明析。他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和“现代”,是当代艺术前进不可缺少的双翼,都是不可能简单地逾越或是抄近路而能获取的。坚定地热爱民族主体文化,吸取他人之长是必要的。中西艺术的交流融合也是必然的,谁都无法排斥对方而孤芳自赏,谁都不可独霸天下为我独尊。重要的是“融合”。文化本身的多元化特色,应是多量度的演化、多视角的吸取,相互容纳和消化都存在逐渐的深化的过程。立竿见影、表面模仿,只能会烟消云散,那只是商业运作一阵风。我门不能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做“掩耳盗铃”状了。只有投入求知的真诚,才有可能获得真知卓识。袁运甫先生在中国画的几十年钻研中,总是从历史高度认清艺术发展的轨迹,极大地投入,默默耕耘不息。
他说:“搞艺术也应当对历史负责,这也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不难发观,袁运甫和许多画家相似,都异常地喜爱画荷。但古人作荷,多以工整圣洁为经典。袁先生却更酷爱荷塘野趣,从他的作品中能隐约感受到生命主题的永恒魅力。同样题材,但表现了不同的美学理想和追求,也可以说这是“深心托豪素”,意在非凡。也许这正是中国画为很多画家作为艺途归宿的重要原因,是情之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