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山水画的创立填补了传统雪景画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改变了历史上塞外冰雪风光不入画的局面。于志学以他的创造性思维赋予了冰雪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创造一种被世界接受的全人类艺术语言。
于志学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不仅为中国画增添了新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还赋予了冰雪一种文化意义及美学内涵。在于志学眼中,北国的冰雪不是严酷、恐怖、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冰雪与人的关系不是对立的,是一种亲情与和谐,冰雪美学是一种冷逸、高雅之美、冰雪文化是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
随着于志学创作情感体验的不断升华和人生阅历的持续积累,他在完成了为北国风光立传的使命后,越来越关注人类命运这一深刻的主题。从20世纪八十年代,于志学即以饱满膨胀的激情,浓厚的时代气息,创作了一幅幅鄂温克人民生活的画卷。鄂温克民族是一支世代在大兴安岭地区游牧的民族,为了创造冰雪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他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大兴安岭北坡、傲鲁古雅体验生活,和鄂温克人同吃同住,爬冰卧雪。鄂温克人的狩猎生活,特有驯鹿交通工具及猎犬和居所“撮罗子”,给于志学的绘画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在他的人物绘画作品中,他总是念念不忘鄂温克人的民族风貌。他通过遒劲老道、力透纸背的用笔,刻画出饱经沧桑的老猎民被岁月和风霜打就的古铜色脸庞和被笑容挤出的一道道皱纹,揭示出鄂温克人质朴、纯真、善良敦厚的品格;而对那身着皮裤、皮靴的鄂温克少女,则通过流畅的线条和一波三折线的节律变化展示女孩俏丽、青春、生命的活力和灵动。
进入20世纪末,于志学体内原已涌动多年的表现北方先民原始的野性、与自然共生的创作欲望又一次被激活、升腾起来。他把视野聚焦到地球北半部人类在大自然哺育下的芸芸众生。他拟通过恢宏、阔大、气势磅礴的巨幅画面,用总结回顾历史的严肃思考和敏锐目光描绘北半部人类开疆固土、与命运抗争的聪明才智、勇猛剽悍、锐不可当的雄壮气势和可歌可泣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深邃的历史内涵和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创作了一批表现远古时期的北部先民,手执大刀长矛,跋涉于茫茫草原,不畏千辛万苦,寻找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那饱满的画面构图,用线的语言力度以及书写性绘画的凝重分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墨韵。一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饱满的个体人物造型,是中华民族先驱的力量美、气势壮的再现。那深沉厚重的笔触,黑褐色泼墨大写意的纵情挥酒,墨气喷出的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点、线、面构成的向外冲击性张力,烘托出天、地、人融为一体的苍茫与博大,更有一种回荡在其间的无声的不屈与悲壮。
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浩瀚的北疆以博大的胸襟熔铸了于志学这位北方骄子的魂魄与风骨。无论是他的冰雪山水画还是他的人物画,都以一种雄健、浑厚的画风和炽热的情怀向祖国和人民展示了他对北疆沃土的挚爱和人文精神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