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庞茂琨的画已经有好多年了。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对人的关注,表现人的面貌,在人的面貌刻画中,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而这是画家感受的与对象沟通的精神世界。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既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又是被画家感知了的,理念化和情绪化了的客体。
我们能感觉到他对静态精神的关注。这静态精神,或者来自客体本身,或者来自于画家的主体创造,即使来自于客体本身,也是由于画家的“发现”。庞茂琨崇尚古典主义的创造法则,他认为画家应在揭示自然的面貌的同时,把它们的关系变得紧凑,在原先没有秩序的地方引进秩序并把精神的统一性强加给自然物的多样性。他根据这一法则取舍细节,组织围绕人物而存在的自然环境。至于人物本身形象的刻画,遵从有节制的古典原则——崇高的静穆并含有某种冷漠。这正是崇高的古典精神,而不是表面的古典样貌。要达到这种古典精神,创造者需要有“精神层次的敏感”和“非常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达到那崇高的境界,才能赋予作品以某种目的。这就是庞茂琨强调的艺术家的“潜意识的激情和灵感”。
庞茂琨所坚持的以借鉴欧洲古典传统为主的古典画风,当然不属于“新潮”之列。但他密切地注视着同龄人的思考和实践,认为艺术语言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应该是艺术本体的问题。他特别强调绘画语言的特性,似乎把那些激进的观念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参照系。他的目光在艺术本身。庞茂琨的古典画风的创造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古典画风遥相呼应,不同的是,他的画风更见哲学意味,有一种哀愁情绪。所谓更具哲学意味,是说庞茂琨的作品形而上的味道浓,主观的东西多,即力图在主客体的结合中,强调某种理念。
在他的一幅幅的人物画面前,我们看到的处于安宁、肃穆状态下的人物和环境,但是,体验到的都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忧愁和哀伤。处于繁闹的世界中,我们在欣赏庞茂琨的画幅时,能得到某种精神慰藉,然而那只是暂时的满足,那只是梦幻的存在。不过,即使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这些男男女女,还有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宇宙中极为短暂的“现象”和“存在”?这是这些男女人物的哀愁,还是画家出自于形而思考的一种内心情绪?如果用庞茂琨自己的话来解释——画家“内心的真实与客观的真实是同一种真实”,那么我们深深体验到这位既对西洋古典文明如痴如醉,又对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深感兴趣的年轻画家,在这复杂多变的中国大文化环境中的深沉思考。
就庞茂琨来说,他的艺术语言是古典的,而包含的精神却是现代的。如果把他这些油画作品,理解为风俗人情画,那就是一种欣赏的误解。我常常想,一件美术品,如果只供人得到视觉美感的满足,那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启迪人的思维。年轻的庞茂琨,愿他在崎岖不平的艺术道路上,永远保持清醒的、理智的头脑,向着更崇高的目标前行!
(文章来源:节选于台湾1992年7月《炎黄艺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