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官网 > 画家网 > 画家网

陶冷月

 陶冷月(1895—1985),中国画家。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擅长山水、花卉、走兽、游鱼,尤善画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藏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藏苏州博物馆;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 。

  • 中文名陶冷月
  • 别名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等
  • 性别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85年
  • 职业中国画家
  • 主要成就与众不同的格局代表"新中国画" 创作最负盛名的是月景、雪景山水
  • 代表作品传世作品《松雪》《月梅》《月夜千叶梅花》等;《冷月画集》等
最新新闻更多
踏遍梅花带月归 ——陶冷月的《雪月山水》图

中国美术网 09-17 浏览

陶冷月是20世纪较早走中西融合道路的探索者之一。他的作品以“新中国画”享誉画坛,其特点是在承传中国传统文人笔墨的基础上,又融入西画的明暗和透视技巧,创新出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的&l...
人物生平
陶冷月作品

 陶冷月,字善镛、镛,字咏韶、咏韶,号宏斋、五柳后人、冷月、柯梦道人。斋室曰闲闲园、莲韬馆、北河楼、北河小楼、丰裕楼、风雨楼、东风时雨之楼、绿苹砚斋、明月山房、小亦吾庐、红叶山庄、双梅花馆、藕花书屋等。1895年11月5日(光绪21年乙未九月十九日)生于苏州市甫桥西街。1985年12月3日逝世于上海寓中,享年91岁。

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193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画为生;1949年后在中学任教;1958年被错画为右派,1962年摘帽,1978年得以纠正。

  系上海文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擅长山水、花卉、走兽、游鱼,继而练习西法,尤善画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早年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有20余次个人画展,并有作品参加日本东京书画会、美国费城博览会、万国美术赛会 。

1984年,为庆祝其九十寿辰,上海、苏州分别为其举办画展 。

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藏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藏苏州博物馆;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 。

 

早年从艺

陶冷月的祖籍原为江苏兴化,明末迁吴中的周庄;陶冷月的祖父名然(1830-1880),号芑孙,咸丰11年(辛酉,1861)拔贡,性耿介,擅词章,富诗名,著有《味闲堂词钞》、《味闲堂诗文集》等。曾任光绪吏部尚书,在苏州创办纱厂的陆润痒,就受业于芑孙。

近代著名诗人陈去病、词家吴梅等,对芑孙人品与才学都极为推重。陶冷月的伯祖陶焘,字诒孙(1825-1900),是一位画家,《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吴门画史》、《周庄镇志》均有记载,说他"善画山水,学董其昌,苍茫浑厚,不落恒溪",晚清著名画家吴大澄陆恢等,都是他的学生。陶氏曾经营米行,陶然一支为"东恒升号",陶煦、陶焘兄弟一去为"中恒升号",总称"陶恒升商号"。幼时的陶冷月喜涂鸦,以临摹伯祖陶焘的画稿为入门。

陶冷月的父亲名惟垂(1870-1920年),字云叔,庶出,因早年丧父,靠生母做女红抚养,读书"轮香局"(孤儿读书之地)。陶惟垂16岁考中秀才,以教私塾、处馆和学堂养母。鼎革后历任苏州市立、县立小学校长,因工作优异,曾一再得到县、省、部各级视学的嘉奖。

他逝世后,民国政府教育部特发一千银元抚恤金,教育总长傅增湘题授"尽瘁教育"匾。家境的贫困,父亲的发奋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对陶冷月产生了深刻影响。陶冷月幼年即随祖母何氏学字,8岁从父读书,10岁左右就能写400百字的短文,12岁(1906年)入元和县立高等小学堂(后改名草桥中学)。学堂美术教师罗树敏兼通中西画,在多所学校任教,又在家中设绘画补习班,陶冷月以平日积攒的零用钱作学费,进入这个补习班学习。班上十余人,其中就有颜文梁吴湖帆和樊少云。

陶冷月晚年回忆时说罗树敏的绘画教学,"是以古法新化,结合科学的方法,有时候让我们临摹一些作品,特别指明投影、透视和光线……说实在话,如果当初没有在罗老师那里的几年学习,我是不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设想中国画的改革,搞东西方的融合"。罗树敏特别喜欢颜、吴、陶三人,说他们迟早要"吃先生的"(崇明话"超过先生"之意)。事实还超出了他的预料:三人之外的樊少云也把先生"吃"了。这使我们对这位默默无闻而又出色的启蒙导师产生由衷的尊敬。元和高小为四年制,陶冷月因成绩优异,两次跳级,只学了两年就毕业了,14岁(1908年)升入江苏两级师范学堂(后改为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本科。该学堂的堂长(校长)初为著名甲骨文学者罗振玉,后为江衡

晚清的学堂是由旧学转变而来,授课内容既有传统文化,也有西方科学知识,学堂的青年学生也由追逐科举仕途而成为社会变革的生力军。位于上海、南京之间的苏州,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又是反清革命舆论迅速传播的地区。陶冷月四年的学校生活,经历和感受了清廷恢复"新政"和辛亥革命这些社会大变动,阅读了《民声》、《民主》等宣传民主、自由、男女平等、破除迷信等新思想的报纸,参加了鼓动剪发辫、放足诸革新行为的"学生宣讲团",但这些并没有使年轻的陶冷月对政治发生过多兴趣,他的爱好始终在艺术方面--尤其醉心于水彩画。

 

冷月教授

1912年至1917年,陶冷月任吴县第三高等小学教员,并兼任第二高小、大同女中的国文、国画及理科诸课。这五年,国内发生了二次革命、北洋政府鉴定"21条"、袁世凯称帝、《新青年》杂志创刊、讨袁战争、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等一系列大事,但陶冷月除教课之外,就是专心于画--画写实风格的水彩与油画。还创办了一个传授绘画的画社。

1918年秋至1922年春,陶冷月被聘为湖南长沙雅礼大学美术教授,兼任湘雅医专、省立农专、县立师范、周南女师、福湘女学、明德中学的图画课。雅礼大学是美国"雅礼会"办的一所教会学校,湘雅医专附属于湘雅医院,也是雅礼会的美国传教士主持的(名义上与湖南省地方当局合办)。两校设备完善,教员待遇较高,聘有外籍教师、师生们的思想十分活跃。晚清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大事,从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倡导"中体西用"(张之洞)、推行变法维新(陈宝箴)、鼓吹激进改革(谭嗣同),到辛亥革命(黄兴)、反对复辟帝制(蔡锷),湖南及其有着"卓厉敢死"传统的士人,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陶冷月在湘的四年,北洋政府实行了严酷的思想统治,中国还是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知识界、思想界焕发了空前的热情、活力与智慧,新式美术学校和美术社团,也增加了许多。安分于教学和作画的陶冷月,除参加颜文梁等在家乡组织的"苏州画赛会"之外,没有介入任何社会政治活动。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蔡元培。1920年春,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到长沙讲学,陶冷月多次与他们相遇,有机会请他们看画,并得到了蔡氏的赏识。

在雅礼大学,陶冷月一直沿用他的本名陶咏韶。一次,一个美国教授指着他的一幅描绘月色的风景画,开玩笑地称他为"Professor Cold moon(冷月教授)",此后他便自号冷月,或谐音Cold moon称"柯梦道人"。他这几年画,包括国画、水彩画、油画、铅笔淡彩写生,开始出现用油画和中西融和两种方法描绘月景的作品。雅礼大学和湘雅医专多美籍教师或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教员,为陶冷月提供了研究西画、进行中西合璧探索的环境。

 

新中国画

1922年2月,28岁的陶冷月辞去长沙教职,3月,经国立暨南大学前任校长柯箴心介绍,聘为暨大艺术教授。当年秋,与娄新华女士结为连理。娄氏生于湖南,先人曾任湖广提督,善绣,郑逸梅在《陶冷月与新中国画》一文中说:"娄新华也善丹青,夫妇合作,俨然赵松雪与管夫人。"1928年,暨大设中国艺术系,陶冷月被聘为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29年初夏因病辞职。其间,暨大由南京迁往上海真如,陶冷月往来于苏州、南京、无锡、上海之间,有了更多机会参与艺术界的活动,他的"新中国画"探索也引起了艺坛的广泛关注,画名鹊起,家庭经济生活也大大好转了。

这几年,陶冷月利用假期多次举办个展,计有无锡公园池上草堂展(1924年)、苏州东吴大学林堂展(1925年)、苏州青年会展(1925、1928年)、常熟虞山公园展(1927年),展出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传统国画和中西融合的"新中国画"。师友同好如王同愈、胡汀鹭、范烟桥、周瘦鹃、程小青等,均以"赠言"或评论的方式加以推介。评论关注的焦点是其中西融合的探索,并首次称之为"新中国画"。古文学家王同愈说,中西画"其理一也,所异者,国画苦不真,西画苦不韵。余欲沟通之而未由。陶君冷月,毅然辟此途径,于艺术史上开一新纪元。抑何神勇乃尔!(1924年)但陶氏画是否达到了又"真"又"韵",没有说。画家胡汀鹭表示了充分肯定的意见:"盖先生之画,既合于旧又合于新,既合于作家又合于社会,所谓雅俗共赏、无美不备者也。"(1924年)老画家吴观岱联系郎世宁表示了另一种意见:郎世宁,意大利名画家也。康熙间以绘事供奉内廷,见吾国历代名画,遂刻意临摹,终不脱其西习。久而能融为一家,至今为世宝。今冷月陶子,家学渊深,研求西画,每为山川写照,刻求形似,靡不毕真,私心钦佩。敝人于西画实是门外,岂欲以好好二字相谀,质之西画鉴家,必确有评誉也。甲子大暑挥汗,梁溪吴观岱,时年六十有三。吴观岱承认郎世宁的画"为世宝",但仍有"终不脱其西习"的批评。对陶冷月,仅从"研求西画"的角度称其"刻求形似,靡不毕真",表示"私心钦佩"却不愿以"好"字称赞。这正代表了一般传统画家的观念与立场。对陶冷月绘画的最大鼓励与支持,来自蔡元培。

1926年5月1日,蔡元培为陶冷月定润格,为《冷月画集》题签并作长篇赠言。其润格写道:冷月先生夙精绘事。先民榘矱,海外见闻,分别研练,各还其是。近进一步互取所长,结构神韵,悉守国粹;传光透视,特采欧风。苦心融会,尽化町畦;生面别开,知音非寡。为写润格,以便应求。扇面 每叶自5元至10元。堂幅 四尺以内每方尺自5元至15元。四尺以外每方尺自8元到20元。润资先惠。

《冷月画集》的题辞,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文中提出兼取中西采"西方所长而创设新体"的主张,并把陶冷月视为这一主张的有力实践者。他说:陶冷月先生本长国画,继而练习西法,最后乃基凭国画而以欧法补充之。试作数十帧,一切布景取神以至题词盖印悉用国画成式,惟于远近平凸之别、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町畦悉化,体势转遒,洵所谓取之左右逢其源者。他日见闻愈博,工力渐深,因而造成一新派,诚意中事。

蔡氏书赠陶冷月的名联是:"尽善尽美武韶尽,此心此理东西同。"--所表达的仍是融合中西的主张。蔡元培一向关心和支持有作为的青年艺术家,但像对陶氏这样有力地推介,乃是鲜见的。陶冷月深知蔡元培的期望,自此后逐渐放弃水彩和油画,把精神集中于融合中西的探索上。

蔡元培和诸名家的褒扬,使陶冷月名声大振。他陆续加入一些重要艺术团体,不断出品国内外展览,时常受邀作艺术演讲,画也卖得越来越好。1926年至1927年间,袖珍本《冷月画集》和《冷月画集》甲种第一集、第二集先后由苏州新中国画社出版。三种画集收入作品44件,有39件属于"新中国画",俱以珂罗版精印。其中袖珍本《冷月画集》刊10幅新山水,26篇序、跋、题辞、题诗和画赞,设计和开本别具一格。1929年,新中国画社又推出《冷月画册》第一集和《冷月画屏》第一集,其中《冷月画册》第一集俱为传统山水,《冷月画屏》则仍以融合型新山水为主。 1938年5月,陶冷月识徐悲鸿。徐氏上一年从法国归来,任教于中央大学教育系艺术科和南国艺术院,常奔走于南京、上海之间。时陶冷月正筹备暨大艺术系。端阳节前后,徐悲鸿写信给陶冷月,推荐汤临泽到暨大任书法篆刻教员,又请陶冷月向暨大校长荐其岳父蒋梅笙任国学教席。大约同时,徐悲鸿又介绍黄宾虹兼任暨大国画理论课程。

1929年4月,所作《月景山水》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并刊于《美展特刊》第6期。5月,陶冷月因病辞去暨大教职,9月,由友人介绍到河南开封中山大学(即河南大学)任美术讲座。与陶冷月同时受聘于中山大学的,还有梁漱溟(哲学讲座)和傅斯年(古物学讲座)。其间,曾游黄河,观壶口瀑布,登嵩山。第二年2月返沪。在汴其间,他传授画法,指导画会,使学生的美术活动兴旺一时。后来以编校《画论丛刊》、《画史丛刊》诸书闻名的于安澜,便是当时跟随陶冷月学画的学生。于氏60年代写给其师的信中提到,1930年2月陶冷月离汴南返时,与学生有重来之约,学生们担心老师不返,拟把他的画箱留下。后团党因战事阻隔,终未践诺。

 

风雨楼

1930至1932年间,陶冷月闲居上海贝勒路(今黄陂南路)家中,作画卖画。其间,发生了"9·18"事变和"1·28"抗战。"1·28"抗战,指驻守淞护的19路军在1932年1月28日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之战,上海各界人士组织了抗日救国会、义勇军、运输队、救护队,支援前线。一向不大关心政治的陶冷月也受到激励,"心甚振奋,曾以食品、衣服等支援战士"。1932年秋,陶冷月在暨大的同事、时任四川大学教育院院长的邓只淳,邀其任该教育院艺术教授,于是陶冷月出行四川,又在江轮上巧遇黄宾虹,到重庆后,遇上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开战,滞留重庆朋友家,未能赴任。黄宾虹冒险到了成都,为他代了两个月的课。1933年2月初,陶冷月经武汉赴长沙,探望病于岳丈家的妻子,居三月余,其间,曾再游湘江、衡山;同年6月,赴江西游庐山,经九江回上海。这次蜀湘之行,饱游饫看一路写生,留下不少画稿,成为其进入创作盛期的转折点。

1933年,陶冷月开始了在沪、宁、苏等地卖画为生的生涯。此后十多年里,他陆续在苏州青年会、南京青年会、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上海大新公司、上海王星记扇庄等处举办个展或联展。1933年,《清代画史补编》(上海有正书局)编入陶冷月,并摘引了《吴县志》的评介:幼承家学,兼习西画。继参宋元笔法,复由唐人没骨法而直师造化。能发挥新意,洗涤陈趋,为近代画家革命巨子。好游历,足迹半天下。所至名胜,必对景写真,以发山川之秘。尤擅画月,因以得名。闲喜吟咏。1935年,章太炎、李印泉、吴稚晖、于右任等著名人物为陶冷月画展题写横披或对联,其中李印泉题:"冷月画法,能融古今中外为一,又游蜀湘豫鲁,山川灵秀,奔卧腕底,故其所作,杰出一时。"陈健中编辑的《冷月画评》也于此年出版。1936年在南京青年会的个展,出品二百件,他的表侄、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叶楚伧出面,邀请了程潜、邵力子、孙科、朱培德、陈霭士等政界要人到场参观并订画件,他的声名和卖画达到了顶点。抗战爆发的1937年,陶冷月原想避难湖南,夫人娄氏携三子一女回长沙,不久交通中断,已在途中的陶冷月又折回上海,继而又娄氏夫人在湘病逝的误传。1939年,陶冷月续娶薛昌文女士。薛女士原为小学教师,婚后专操家务,抚育子女。在上海沦陷的年月里,陶冷月继续他卖画生活,但坚决拒绝参加汪伪组织的"大东亚艺术展览会"和"中日文化协会",他跟汪德祖女史一样也断绝与日本画商的联系。

为此,他受到敌伪分子的威胁迫害,曾三迁其居;1937年,从贝勒路同益里自宅迁北河路友人尤彭熙家,斋名曰"北河楼"、"北河小楼";1939年,迁凤阳路同春坊,画室仍用"北河楼";1943年冬,迁英士路(今淡水路)丰裕里98号2楼,斋名曰"风雨楼"。困境中,一度随友人念经学佛。1944年50岁生日,"星社"蒋吟秋、范烟桥、周瘦鹃、程小青、郑逸梅、严独鹤、徐碧波诸友在"风雨楼"聚会,为他祝寿。大家纷纷感怀岁月,援笔沉吟。如徐碧波诗:"相误儒冠老此身,项强未必肯言贫。生逢乱世多歌哭,敢托楚狂昧夙因。"抗战胜利,陶冷月先后被聘为文化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馆筹备处征集委员会委员;1947年《美术年鉴》刊印了他的小传、《野屋临溪图》、《冷月画室同门录》,还刊登了其《国画的研究》一文。"小传"称他的作品"不背古亦不泥古,不违自然又超于自然,令观者如身入其境,而又有诗意在画中"。又说"其为人耿介爽直,而富感情,重气节。日冠陷沪,不与合作,凡遭重祸,终不屈志。尚信义,遇慈善公益,无不慨然命笔"。同年在苏州图书馆举办的画展上,陶冷月《耄耋富贵》一画以30两黄金的价格卖出。但币值暴跌,物价飞涨,战事日紧,长子陶为治因参加革命活动在武汉被捕入狱,他的生活和心情也并不平静。

 

东风时雨之楼

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剧变,百废待兴。由于艺术市场的迅速萎缩,不少以卖画为生的人遇到了生活困难。陶冷月有六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没有工作,卖画不能维持,须另寻他路。好在他有三个子女参了军或有了工作,作为军属,他被选为1951年嵩山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又报名参加了上海新教育学院的学习,三个月后,被分配到复兴中学当教员(次年调五爱中学)。但月薪加上政府每月发的16斤优抚粮,仍难以维持生活,一度靠变卖旧衣服或借贷补其不足。他向往进步,努力工作,积极参加"三反"、"五反"、"思想改造"、"肃反"一系列政治运动,努力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其斋号,也由"风雨楼"改为"东风时雨之楼"。

他在1956年"思想改造"运动中写的《自传》说:人民政府对烈军属优待照顾,慰问救济,介绍职业,使我感动,加强了我自力更生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的伟大成就,财经统一,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渐安定。治淮工程,荆江分洪,成渝铁路的伟大建设成就,使我相信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劳动人民才能发挥无穷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大团结,是大公无私的政策的果实。外交严正,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华人民抬起了头,使我欣喜鼓舞,也深感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他在《自传》中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优点:老实,有决心,有进步要求,肯帮助人,热忱(此二字又勾掉)。缺点:好表扬自己,喜鼓励怕打击,看问题不能深入,自由散漫。这些话是真诚的,道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在那一特定时期的心迹;而坦然解剖自己的"优缺点",正是"自我思想改造"运动中最普遍的程式化现象。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困惑和不满。

在评级评薪时,家人说:"你如果还在大学当教授,当评十级左右,现在做一个中学教员,级数不过二十以下,永难提高了。"这话触痛了陶冷月。他想:"既然提倡'不要有劳动等级观,为什么工资等级又这样悬殊?既然讲'德'、'才'、'看贡献',为什么在中小学作出了贡献不能得到大专那样的等级?既然民主评级,为什么又不许人比人?"经过了一番思考,他终于以"必须不惜牺牲个人的名誉地位,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使自己安下心来,克尽中学教师的职守。剩下的唯一苦恼,是这份工作如何"把研究数十年的绘画技术充分发挥出来"。一个经历了晚清、民国的著名艺术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还能如此想、如此做,凸现出中国士人视国家社稷高于个人得失的老传统,以及接受了进化观念而不断求进步、顺潮流的新传统。1957年夏天,陶冷月创作了一幅《光风霁月》,以松风明月为象征,颂贺中国共产党建党36周年。但半年后,陶冷月被划为"右派",民盟也把他开除了!

 

被遗忘的岁月

50年代前期,陶冷月是美术界熟悉的画家。1956年3月,他的国画《暄妍》(画红、白梅)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作为礼物赠送莫斯科大学,同年9月的上海市美展,他和刘海粟、吴湖帆、贺天健同获二等奖。但从那以后,画家陶冷月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个展与联展,全国美展甚至上海美展也再没有他的作品,上海美协和上海中国画院,也没有出现"陶冷月"这个本应是会员和画师的名字。对这些,他都泰然处之,依然认真教课,关心学生。1961年(67岁),从五爱中学退休,但他身体硬朗,坚持作画--画给自己、家人、医生,画给像颜文梁、包天笑、郑逸梅、邓只淳这样的老友。多年的寂寞也带给陶冷月意外的"幸运"--文革期间未被抄家,因名声不大,够不上"反动权威",身体和精神没有受到过重伤害,大部分画作得以保存。

1974年秋,陶冷月80岁。老友郑逸梅也80岁。两位老人相互贺寿,陶作了一幅《纸帐铜瓶室图》,郑则写了一篇《东风时雨之楼记》。与他们同庚的老友还有作家周瘦鹃。三人属羊,都是苏州同乡、星社社员,被称为"三羊开泰"。60岁时,诸友曾在冷月画室为他们"称觞祝寿";70岁时,又曾在南京路新雅酒店"缟纻联欢"。文革开始不久,周瘦鹃因忍受不了批斗而绝命黄泉。过80寿诞的两位老人大有黄墟邻笛之感,不再庆叙,一画一文,互致心意。《东风时雨之楼记》是一篇热情洋溢、文采飞扬的古文,名曰记楼,实为记人,它追述了陶冷月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探索、蔡元培的支持与欣赏,描绘了他退老东风时雨之楼"冥思独坐"、"以丹青自娱"的情状。最后写道:

是故疏林绕郭,崇堞依岩,东风时雨之楼忽为山水之窟,垂柳栖禽,柔条止蝶,东风时雨之楼顶顷成花鸟之乡。盎然而春煦,萧然而秋爽,霞举飚发,更忘其扰扰喧喧之在其前在其侧也。则此,东风时雨之楼能不称为佳境乎哉。陶子盘桓其间克家有子,颐寿无涯。庶足以藐蔑矜诩轩眉啸傲者矣。

在陶冷月被强迫遗忘的日子里,正是这样的老友还知道他的价值和意义,还给他以支持和鼓励。但在这段不乏逸兴、逍遥和自重的文字后面,也可以感到一种无形的无奈和悲哀。

 

溪山雨霁

1978年,上海五爱中学宣布了"关于陶冷月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改正结论"--这一年,"陶冷月同志"84岁,距划"右派"的1958年初,整整20年。

此后,上海朵云轩、上海文物商店、南京友谊商店等,开始到他家中收购或订购画作。老人感到了解放,愈加勤奋作画。1980年,陶冷月准备筹办一次个展,兴致勃勃地在洁而精饭店请郑逸梅、钱君陶等友人相聚,又写信请老友郭绍虞为画展书题。郭绍虞与陶冷月是元和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同窗,他在题字的同时,还写了一首诗:平生与俗异酸咸,冷月孤芳亦自甘。莫道名心蠲未尽,只因画理有真诠。

一句"冷月孤芳亦自甘",道出了陶冷月被"淡出"画坛后的真实情状,这和陶冷月本人在文革中用"绿苹砚斋"名其室的含意恰好相近--"绿苹"(或写作"绿苹")有谐音"乐贫"之意。乐贫乐道,这是中国士人的思想传统,也是一切真艺术家所具有的胸怀。

耄耋之龄患白内障的陶冷月,仍把笔不辍。1983年初,他因消化道出血住院,出院后就长卧病榻了。在病床上,老人回忆自己的一生,特别是早年学习绘画的情景,口授了《我的老师罗树敏先生》一文。

直到1983年,陶冷月还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解放后,取消自由艺术社团,画家接受国家的统一管理。中宣部直接领导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暨各分会,是美术家身份的最高标志。陶冷月始终在美协大门之外,连上海分会的会员都不是,只能"孤芳自甘"!身边的七子陶为衍看到老人垂暮之年还未加入美协,心有不平、不忍,便写信给分管文教的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和上海政协文委,请求关照。回应出乎意料的迅速,陈沂和政协副秘书长叶元接信后到家中看望了老人。

当年秋,陶冷月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协上海分会会员,冬天,又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会员、馆员,表示了一种承认,也象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生命的沧桑!

在那些日子里,陶冷月硬是下了床,画了最后一幅水墨《溪山雨霁》。"雨霁"即雨后初晴。老人是不是感到迟暮初晴,而有所寄寓呢?

次年6月,陶冷月画展在上海文史馆举行。上海市各界负责人魏文伯、夏征农、陈沂、赵祖康、肖车、周克、叶元,著名美术家沈柔坚、颜文梁、应野平张充仁程十发、钱君陶,老友郑逸梅、徐碧波、陈念云等,都出席祝贺。8月,画展移苏州博物馆。年底,陶冷月将自己的代表作16幅,分别捐赠给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

1985年底,陶冷月暨弟子画展在苏州群艺馆举行——展览开幕那天,他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途,在风雨楼逝世,终年91岁。

从艺经历陶冷月先生幼从祖父陶治孙学画(陶治孙是“小四王”之一的王椒畦的学生,《清代画史》称其“工山水,笔意峭拔,皴擦疏简,苍茫浑厚”,吴大澄、陆恢也曾出其门下)。

早期接触“四王”系统的山水画,后又钻研了米南宫、黄公望王蒙、沈石田、文徵明诸家的山水画技法,以及王冕徐渭陈淳蒋廷锡恽寿平诸人的花卉画技法。在苏州元和县高等小学读书时,学习投影、透视,光线等西方绘画知识,后又从美国人特朗教授研习油画、水彩画。

20年代任暨南大学的西画系主任,还任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西画系主任。创制出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的“冷月山水”。

1927年苏州新中国画社出版《冷月画集》,标志着其新中国画形成,以一种与众不同新格局,享誉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坛。最负盛名是月景雪景山水。为真实地表现云月的韵味,他用积墨积色之法渐层着色,因而其画远看融浑,近看笔笔有致。

为了有别于日光下的山水画,画月色朦胧中的景物时,参照张僧繇、杨升的“没骨”法,吸取水彩画中干画法等技巧,逐层着色,采用勾、皴、斫、擦等笔法,形成了他的艺术特色。

为了表现雪的质感,他冒着严寒对雪景观察写生,以画出雪的清朗、厚实、疏松的神韵和凛冽之感。也爱画梅。他吸取前人杨补之、王元章等人的画法,参以徐崇嗣的没骨花技法加以发展,并用自己擅长的月影、雪景相衬托,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

对于传承和教育先生教诲无数,其子陶为浤和李云昌继承了他的“冷月画派”,并培养了顾志范等优秀学生。

由于他特别以画月闻名画坛,一外籍教授称他为“Professor Cold Moon”(意即冷月教授),他以后也一直用此为名。

 

人物轶事

 二十年前,我无意之中看到了卢湾区五爱中学退休图画教员陶冷月先生1926年的画册,其中附有蔡元培先生亲笔书写的《陶冷月先生作画润格》。读后肃然起敬,没想到图画教员陶冷月,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在绘画领域“打通中西”,深得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的赏识,破天荒为他书写“润格”。

冷月先生之子陶为衍忽然来访,他兴奋地告诉我:早在25年前,日本有一位美术评论家鹤田武良就开始研究陶冷月。鹤田先生访问上海,找到了陶为衍,对他说:“1978年初在东京买到了一幅《江空秋月图》,这幅用当时中国画技法中从未见过的手法描绘的月景山水,深深地吸引了我,产生了研究陶冷月的兴趣。”《江空秋月图》是冷月先生1938年创作,赠给好友邵松龄先生的,不知怎么传到了日本。鹤田先生得此图后,用十五年时间收集研究冷月作品,于1993年在日本《美术研究》上发表了著名的长篇论文《陶冷月研究》。鹤田指出:“民国初期有一位画家,曾力图表现月光映衬到云彩和水面上的情景,他就是陶冷月。这个名字几乎已被遗忘,知道他作品的人好像也没有,但他曾是民国时期相当有名的画家。”鹤田先生在详细分析了陶冷月的《江空秋月》、《潇湘夜月》、《瀑布图》、《月梅图》后,发表了独特见解:“没有一个画家能像陶冷月那样巧妙地表现出光线的反射现象……至今能确切地表述陶冷月画风特征的是蔡元培———民国十五年的《冷月画集》撰写的序言。”蔡元培在序言中说:“陶冷月先生本长国画,继而练习西法,最后乃基凭国画而以欧法补充之。试作数十帧,一切布景取神以至题词盖印,悉用国画程式,惟于远近平凸之别、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洵所谓取之左右逢其源者。他日见闻愈博,功力渐深,因而造成一新派,诚意中事。”

1926年蔡元培作序鼓励后,冷月先生探索更勤,见闻愈博,功力渐深,终于打通中西,自成新派。我有幸找到了1928年冷月先生在苏州青年会暑期学术讲演会上的讲稿,看到了他“洋为中用”的精彩议论:“盖欧西学科中,透视学可以明远近之理,投影可以知明暗之分,光学可以悉色彩之原理,色彩学可以详调色之方法。凡是皆为西画之要素,亦大可为我国画法他山之助。而明乎此,则绘月者未尝不能绘其明,绘雪者未尝不能绘其清矣。”最后一句是针对宋朝画家罗大经言“绘月者难绘其明,绘雪者难绘其清。”西法之长,为我所用,就能有所突破,就能超越前人。冷月先生的理论与实践,融通了中国画中西结合的新路。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wenty years ago, I came across a picture album written in 1926 by Mr. Tao Lengyue, a retired drawing instructor of Wuai Middle School in Luwan District, with Mr. Cai Yuanpei's "Mr. Tao Lengyue's Painting Runge". After reading, Tao Lengyue, a painting teacher, was awed. As early as the 1920s, Tao Lengyue, a painting teacher, had "made a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field of painting. He was appreciated by Cai Yuanpei, an educator and aesthetician, and wrote "Runge" for him in a groundbreaking fashion.

 

Tao Weiyan, the son of Mr. Leng Yue, came to visit me suddenly. He excitedly told me that as early as 25 years ago, a Japanese art critic, Takeshi Hetian, began to study Tao Leng Yue. When Mr. Hetian visited Shanghai, he found Tao Weiyan and said to him, "At the beginning of 1978, he bought a picture of autumn moon in Tokyo, which depicted the moonscapes and landscapes in a way never seen in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at that time. It deeply attracted me and aroused my interest in studying Tao Lengyue." "Jiangkong Autumn Moon Picture" was created by Mr. Leng Yue in 1938 and presented to his friend Mr. Shao Songling. It somehow spread to Japan. Having obtained this picture, Mr. Hetian spent 15 years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Leng Yue's works, and published his famous long paper "Study of Tao Leng Yue" in 1993 in Japan's "Art Research". Hetian pointed out: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as a painter who tried to show the moonlight against clouds and water. He was Tao Lengyue. This name has almost been forgotten, and no one seems to know his works, but he was a very famous painter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ao Lengyue's "Jiangkong Autumn Moon", "Xiaoxiang Night Moon", "Waterfall Map" and "Yuemei Map", Mr. Hetian expressed his unique opinion: "No painter can display the reflection of light as skillfully as Tao Lengyue... So far, it is Cai Yuanpei, the preface of Cold Moon Painting Collection written in the fifteen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at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o Lengyue's painting style. Cai Yuanpei said in the preface: "Mr. Tao Lengyue originally painted Chinese paintings, then practiced Western France, and finally based on Chinese paintings and supplemented by European and French. For tens of frames, all the scenes and even the inscriptions are stamped, and all the Chinese painting programs are used. However,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r and near, the change of light, shadow and air, the Western method is adopted, and the so-called "taking right and left" meets its source. He became more and more knowledgeable and accomplished more and more, thus creating a new school and doing things in good faith.

 

After Cai Yuanpei's preface encouraged him in 1926, Mr. Leng Yue explored more diligently, learned more and more, and became more and more skilled. Finally, he got to know China and the West and became a new school of his own. I had the privilege to find Mr. Leng Yue's speech at the Summer Academic Speech of the Suzhou Youth Association in 1928, and to see his brilliant comment on "making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Perspective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ght and shade, projection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ght and shade, optics can know the principle of color, and colorology can detail the method of color adjustment. Everything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Western painting, and it can be a great help to other Chinese painting methods. In this sense, the painter of the moon can not paint its bright, the painter of snow can not paint its clear. The last sentence is directed at Luo Dajing, a painter of the Song Dynasty, who said, "It is difficult for a painter to paint the moon, but it is difficult for a painter to paint the snow." If we use the strengths of Western France, we can make breakthroughs and surpass our predecessors. Mr. Leng Yue's theory and practice blend the new way of combining Chinese painting with Western painting.

艺术官网信息声明

1、本站美术网信息均来自于美术家自己或其朋友、网络等方式,本站无法确定每条信息或事件的真伪,仅做浏览者参考。

2、只要用户使用本站则意味着该用户以同意《本站注册及使用协议》,否则请勿使用本站任何服务。

3、信息删除不收任何费用,VIP会员修改信息终身免费(VIP会员点此了解)

4、未经本站书面同意,请勿转载本站信息,谢谢配合!

信息统计与维护
    浏览次数:17913次
    最近更新:2024-12-16 05:59:42
    百科修改:提交内容
    百科认领:VIP服务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