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官网 > 画家网 > 古代画家网

郑虔

 郑虔(691年-759年),字趋庭(又作“若齐”、“弱齐”、“若斋”),郑州荥泽县人,郑述祖六世孙(一说玄孙),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郑虔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约在景云元年(710年)进士及第,入仕即补率更寺主簿之缺,后历任左监门录事参军、尚乘直长、太常寺协律郎、左青道率府长史、广文馆博士、著作郎等。在安史之乱中,郑虔先后被叛军任为兵部郎中和国子司业。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郑虔因陷伪而获贬台州。至德二年(757年)寒冬腊月,郑虔达到台州,以台州文教为己任,大力发展台州文教。
乾元二年(759年),郑虔病逝于台州官舍,享年六十九岁。
  • 中文名郑虔
  • 别名郑广文
  • 性别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都畿道郑州荥阳县
  • 出生日期天授二年(691年)
  • 逝世日期乾元二年(759年)
  • 代表作品《胡本草》等
  • 字号字趋庭,又作“若齐”、“弱齐”、“若斋”
人物生平

 登第而仕

天授二年(691年),郑虔出生在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中。

大约景云元年(710年),弱冠之年的郑虔进士及第,其才华获得了主考官和文苑的肯定。之后,大约在开元四年(716年),郑虔入仕即补率更寺主簿之缺。

开元八年(720年)之后,郑虔转任左监门录事参军。

开元十五年(727年)之后,郑虔被改任为尚乘直长。任上,郑虔似曾在长安邀“陈博士”(可能是镌工陈须达)东行,并与其相约同舟往东南镌刻《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郑虔与彪乡道人智觉同登华山,之后,大约在二人回到华岳庙祷神时郑虔创作了《祷华岳文》。

三绝名世

大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郑虔任协律郎.在协律郎任上,郑虔集选当时的事例,写了八十多篇文章。有个人偷看了他写成的文稿,向朝廷写告密信,说郑虔私撰国史,郑虔听说后大概因为不小心叙及某些事实而仓惶焚烧书稿以自解。大约此前,郑虔因罪获贬,但并不严重,仅是降官阶而已。之后,郑虔任左青道率府长史。

天宝九载(750年),唐玄宗李隆基很欣赏郑虔的才能,想把郑虔安排在自己身边,不管任何具体事务,于是设置了广文馆,任郑虔为广文馆博土。郑虔得到任命,不知道广文馆这个机构在哪里,便去找宰相询问,宰相说:“皇帝陛下下令扩充国立大学,增设广文馆,来安排有贤德的人,让后代人说起广文博士是从你开始的,这不是很好吗?”这样郑虔才走马上任。其时,杜甫与郑虔交好,有赠郑虔的诗句:“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惟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郑虔任广文馆博土之后许久,大雨毁坏了广文馆的房屋,有关部门也不加修复,郑虔便借住在国子馆内,从此广文馆被废弃。大约此前,郑虔曾经书写自己的诗作和绘画献给唐玄宗,唐玄宗在他的书画上用大字题写“郑虔三绝”四字。

作画获宥

天宝十三载(754年)八月或稍早,郑虔升任著作郎。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派张通儒劫持百官往东都洛阳,郑虔先被叛军任为兵部郎中,后又被任为国子司业。 

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郑虔和张通、王维一起被囚禁在宣阳里。这三个人,都长于绘画,中书令崔圆便让他们在自家墙壁作画,郑虔等人为免被处死而极力请求崔圆解救,终于免去死罪,郑虔被贬降为台州司户参军,王维只是降级处分。

终老台州

至德二年(757年)寒冬腊月,郑虔以老弱残身,长途跋涉来到台州。当时“台州地阔海冥冥”,地处荒僻,文风未开,郑虔衣冠言动,不同时俗,台州人与郑虔相互认为对方怪异,有“一州人怪郑若齐,郑若齐怪一州人”的说法;郑虔曾自叹“著作无功千里窜,形骸违俗一州嫌”,继而又自勉,以教化台州百姓为己任,于是郑虔以地方官员身份首办官学,选择民间优秀子弟来教导,大到冠、婚、丧、祭之类的礼仪,小到升、降、揖、逊之类的礼节,没有不以身作则的,使得从此以后,台州的民俗也日趋淳朴,士风逐渐奋起。

乾元二年(759年),郑虔于台州官舍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主要成就

 由于郑虔的著作、诗文、书画等传世作品甚少,对郑虔生平的记载也不多,学界难以对郑虔各个方面的成就作出具体分析,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对其成就作出大致描述。简要而言,就《新唐书》等的记载来看,郑虔学识渊博,是当时很有影响、很有见识、很有作为的学术大家。

具体而言,学术思想上,郑虔政治敏锐,卓识不凡,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开元盛世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既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又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角度考虑人生和认识世事。对国家大事,郑虔和杜甫一样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节操。在流放台州之后,郑虔因为经历了开元、天宝年间的历史剧变而对仕途绝望,于是开始自觉地走向社会底层,“毅然以兴文教、易风俗为己任”,把自己的学识、才华直接贡献给台州人民。其时,台州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但郑虔既未流露出对现实的灰心丧气,亦未因自己的不幸而消极出世,而是振作精神,为开拓台州文化献出人生中最后的岁月,有力地提高了台州的文化教育水平,使台州文化教育振兴,文人学士、名贤官宦基本上“代不乏人”。浙江省台州学院教授叶哲明大概即因此而认为郑虔写了不少政治社会性的学术论文,且其诗文、著述、书画充满了“民本”思想。

同时,郑虔还在军事、医学和博物上都有开拓,且素养卓然。军事方面,郑虔著有兵书《天宝军防录》;医学方面,郑虔著有《胡本草》;博物方面,郑虔著有记载各类珍稀动植物或社会异闻以及自然界奇异怪物的杂录怪书《会粹》。这三种著述所记录的历史地理、珍惜动物、异闻杂录、名人轶事等涉及中亚细亚、印度、南亚半岛各国,所以,这三种著述既是研究中唐时期中外邦交和中西文化交流情况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唐时期维吾尔、南诏、吐蕃、河西和川滇黔一带某些特有产品、品种的宝贵资料。

此外,从唐玄宗称郑虔“诗书画三绝”这一点来看,郑虔在诗文和书画方面应该有所建树,但因其文章、书画大多散佚,对其建树无法作出系统分析,只能根据历代著述中为数不多的记载略作勾勒。诗文方面,唐代有李商隐、杜牧、杜甫等对郑虔有赞誉论评;书画方面,郑虔书画堪称声名一代,其书法出自魏晋而又自具风格,风韵洒脱,神彩飘逸,《墨薮》和《新唐书》等中的评价基本不低,《唐宋艺画撮录》、《唐宋元集绘》、《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和《唐朝名画录》等则对其画有极高的评价,《宣和画谱·卷五·人物叙论》称“自吴、晋以来,号为名手者,才得三十三人”,郑虔便名列其中。

主要影响

 绘画方面,郑虔所擅长的是山水,其书画墨宝尤为后代皇室及达官贵人所珍藏,历代美术史家认为郑虔与王维一样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开创者,草书成就可与张旭媲美,高于怀素。郑虔的另一绝诗歌,今仅存一首《闺情》:银钥开香阁,金台点夜灯。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除了“三绝”外,郑虔还精通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曾写过一本《天宝军防录》,另外还写有医药学著作《胡本草》。

人物评价

 唐代封演: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王维)。(《封氏闻见记·卷五·图画》)

唐代韦续:真行书二十二人……郑虔如风送云收,霞催月上。(《墨薮·书品优劣第三》) 

唐代朱景玄:郑虔号广文,能画鱼水、山石,时称奇妙,人所降叹。(《唐朝名画录·能品上六人》)

北宋欧阳修等: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该。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新唐书·卷二百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宋代陈公辅:维公才过屈宋,道出羲皇。德尊唐代,化被台邦。时台俗陋,公不鄙夷,教以正学,启以民彝。人始知学,去陋归儒,家家礼乐,人人诗书。呜呼!公生也既有功于台,殁也诚宜食报于台。(《祝文》)

元代夏文彦:郑虔,郑州荥阳人,善画山水,山饶墨,树枝老硬。(《图绘宝鉴·卷二》)

明代方孝孺:广文博士虔字若齐者,不特擅长“三绝”见重于玄宗,而被谪以后,……为吾台斯文之祖,化狉獉而淑诗书,非特光启后昆,凡属台人莫不深感其赐。(《郑氏宗谱序》) 

清代刘璈:台阻山水为郡,汉唐以前,礼教不通上国,盖夷俗也。自公以广文谪此邦,官司户,毅然以兴文教、易风俗为己任。遂进其俊秀者,教以先王之道、伦常之义。由是家敦礼让,户尽诗书,理学名臣,代不乏人。(《广文公墓碑记》)

清代李清:虔善画山水,好书。人称草书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乾隆十一年修撰的《荥阳县志·儒林列传》)

近代喻长霖:吾台设郡以来,官吏纷若茧丝,而郑虔独以司户著称,今郡城东有户曹巷,犹有庙在。是则贤吏虽多,而以官命地与台山同不朽者,独郑司户一人,信乎!官不在大,足以愧后世之高车驷马而碌碌无闻者矣。(民国《台州府志·弁言》)

近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这位郑虔,倒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博士”。他能诗,能画,会写字,会弹琴;而又是星历家、医药学家,兵法家。他最有趣的是饭吃不饱偏好喝酒,没有钱便向朋友讨钱去喝。(《李白与杜甫》)

轶事典故

 折叠郑虔三绝

采叶练字

郑虔三绝碑等据《新唐书·郑虔传》记载,郑虔家境贫寒,买不起练习书法用的纸张。他在长安居住时,得知城南慈恩寺(大雁塔坐落于寺内)中贮存了好几屋柿叶时,便搬到寺内居住,每天取柿叶当纸刻苦学书,如醉如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竟然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郑虔后来终于大成,他的草书达到了“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境界。

御题三绝

郑虔擅长写诗和作画,曾画了一幅画并把自己作的诗写在上面,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一看,拍案叫绝,挥笔题写了“郑虔三绝”四个字,并从此开始非常欣赏郑虔,还曾专门为郑虔设置一所供官宦子弟读书的“广文馆”,任命郑虔为广文馆博士,传授学问,所以郑虔被时人称为“郑广文”。

折叠相如预言

据《前定录》记载,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郑虔为广文博士,有个叫郑相如的,五十多岁了,从陇南来应明经科考,以侄子的身份拜谒郑虔,郑虔待他也没有特殊的礼节。另一天,郑相如再拜谒,郑虔待他的礼节也与前次相同。郑相如因此对郑虔说:“叔父知道我能考中吗?夫子说:‘那有能继承周朝的,即使百代也是可以预见的。’我虽然现在是平民百姓,若是孔门还在,不敢和颜子比,但言偃、子夏那些人,我还是不比他们差。”郑虔很惊异,就询问他会有什么应验。他回答得很痛快。郑虔于是闭门谢客,整天和他谈话很投机。趁机对他说:“若像你说的那样,你为什么不早点科考而求进取,到这么晚了才参加科考?”郑相如说:“我来年才该成名。所以才不早来,是因为时间没到罢了。”郑虔说:“你会当什么官呢?”郑相如说:“后七年,将被选授衢州信安县尉,到第十年就该死了。”郑虔说:“我今后的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郑相如说:“以五年后,国家将改年号。再过十五年,在幽蓟一带将起大盗,叔父您这时也要被玷污,如果叔父能对国家忠心赤诚,还可以仅是迁谪,不然,就不是我能预料的了。”

第二年(738年)春天,郑相如果然考中。开元二十九年(742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天宝。三年后(745年),郑相如被改任为衢州信安县尉,即将去赴任时,郑相如来与郑虔诀别,然后就流着泪离开了。三年后(748年),有个考察使来,郑虔问郑相如还在不在了。那人说:“上任后几个月,得急病死在佛寺。”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在东都叛乱,派伪署官西京留守张通儒到长安,驱逐唐朝的官员到东都洛阳。郑虔到了东都,作了伪署水部郎中,他想到郑相如的话,假装疯颠,要求把他拉到街市上让他自己弄污自己。但又偷偷有奏疏上奏皇上,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那年东京也已平息叛乱,命令三司以法律审理叛乱的人的罪行。郑虔因为身在敌营而心不附合叛贼,被贬职作温州司户后逝世了。

折叠莫逆之交

杜甫和郑虔,一个巩县(今巩义)人,一个荥阳人,是近在咫尺的老乡。在长安期间,郑虔与杜甫一见如故,常饮酒唱和,遂成莫逆。杜甫敬佩有加,尊称“郑老”、“老画师”,杜甫存世的1400多首诗中,有20多首述及或者追忆郑虔的诗作,如《何将军山林十首》、《醉时歌》、《送郑十八郑虔贬台州》等。

郑虔虽然为官,但家中一贫如洗,郑虔却毫不放在心里。杜甫赠郑虔诗:“才名四十年,座客寒无毡。”称赞郑虔的才华和清正。至于郑虔所献被玄宗亲题“郑虔三绝”的究竟是何画,史料均没有记载,唯有杜甫在《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郑虔》诗中述及此事:“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并称颂郑虔才学之富与声名之盛。郑虔与杜甫是诗酒友,杜甫曾作《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然脐坞败,握节汉臣回。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别离经死地,披写忽登台。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留连春夜舞,泪落强徘徊。”杜甫写于天宝十三年(754)春的《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这首诗写的是杜甫与好友郑虔相互邀约,迫不及待地找钱打酒,彼此畅快一饮的情景。本诗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虽然是书赠郑虔,却避免俗套,情见于诗,一片血泪,仿佛看见了杜甫忧愤移情于酒的痛楚,通篇为郑虔鸣不平。杜甫对郑虔的评价是杜甫敢于与时议相悖的一个典型。杜甫还写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最后一首曰:“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子美自负其诗,郑虔妻病虐,过之,云:当诵予诗,虐鬼自避。”从以上诗作和记载中,既可看到他们相濡以沫、肝胆相照的情谊,又可感受到怀才不遇、伤时钦贤的感慨。

安史之乱后,杜甫叹旧怀贤,写下一组古体的《八哀诗》,追怀李光弼、严武、张九龄等八人。这其中有一个是他的老朋友郑虔。

杜甫与郑虔的友谊表现得最为深沉感人的地方,乃是杜甫在郑虔遭到贬谪后所表现出的真切的关怀。郑虔到任后,大力提倡教育,启蒙教化,为台州人民所尊敬,被视为台州文化启蒙者、斯文之祖。郑虔在台州期间,杜甫有多首诗送他。除前面提到的《故著作郎贬台州司马户荥阳郑公郑虔》诗外,还有《所思》(原注:“得台州司户郑虔消息”)、《题郑十八著作虔》,诗中“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相思相怜之情跃然纸上。广德二年(764)郑虔死于台州,杜甫乍获噩耗,作《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源明)》诗以吊之,诗云:“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不久又作《存殁口号》二首以追念之。郑虔的人品,杜甫最了解;郑虔与杜甫,交情挚深,情真意切,才会有这从肺腑流出、真意弥满、情见于诗的挚谊。

亲属成员

辈分 称谓 简介
先辈 曾祖父 郑道瑗,《大唐故赠博州刺史郑府君墓志》作郑道授,隋朝朗州司法参军。
祖父 郑怀节,唐朝澧州司马,赠卫州刺史。
父亲 郑镜思,唐朝秘书郎,赠主客郎中、秘书少监。
伯父 郑进思,郑怀节长子。
岳父 王晙,唐代侍御史。
平辈 妻子 王氏,凤阁侍郎平章事王方庆孙女。
后辈 长子 郑忠佐,字元老。
次子 郑野老。
三子 郑魏老。
女儿 郑虔有五位女儿,生平均不详。
外甥 卢季长。

 

主要作品

 《郑虔墓志》称郑虔“又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术,百家诸子,如指掌焉。家国以为一宝,朝野谓之三绝”,基本属实。对于郑虔阴阳、算术方面的成就,没有留下具体的记录。其书,当时评价甚高,传本尚少。传为其书的《大人赋》草书,也难以证实。同时,临海地方各支郑氏宗谱中不同程度地记录了一些郑虔的事迹和作品,但核以史实,大多不可信,就郑虔研究而言,实际意义大概很有限。郑虔著作、诗文和画迹的情况大致如下表:

类型 简介
著作 佚题著作,八十多卷,被人诬告私修国史,郑虔遂焚之。按《封氏闻见录》的叙述看,似为《会粹》之初编。
《天宝军防录》,《新唐书·艺文志三》收此书于兵书类,注云“卷亡”。《崇文总目·卷二》收入地理类,作一卷。此书佚文仅见一则,见《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九·天德军》。
《会粹》,《唐会要·卷八十九》和《文献通考·卷八》作“会粹”,杜甫《八哀诗》自注作“荟蕞”,《北户录》所引则作“会最”。此书佚文,今可考见者有二十一则,分别见于唐末段公路著、崔龟图注《北户录》(《十万卷楼丛书》本和《四库全书》本)及《唐会要》。
《胡本草》七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子部医家类,主要编录西域各国药草。此书佚文仅见一则,见南宋董逌《广川画跋·卷三·书没骨花图》。
诗文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存其《闺情》五言绝句一首;近代以来出土郑虔撰文的墓志,有开元八年(720年)所撰的《大唐故江州都昌县令荥阳郑府君墓志铭》(《郑承光墓志》)、开元十五年(727年)所撰的《大唐故汾州崇儒府折冲郑府君墓志铭》(《郑仁颖墓志》)和《王皑墓志》三方;加上《尚书故实》载《圣善寺报慈阁大像记》残文,华山题名残文两段,俄藏敦煌遗书存残札,以及残札提及“于江外制三碑”,可知郑虔所撰文章,已经有十篇之多。
绘画 长安慈恩寺东院画壁,《历代名画记·卷三》载:慈恩寺“大殿东廊从北第一院,郑虔、毕宏、王维等白画”。
洛阳圣善寺书画,《卢氏杂说》:“圣善、敬爱亦有古画。圣善木塔院多郑广文画并书。”(《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引)
长安嘉猷观画壁,《长安志·卷八》载:嘉猷观在平康坊,与李林甫宅相邻,为天宝间李林甫分其宅东南隅所建,“明皇御书金字额以赐之,林甫奏女为观主。观中有精思院,王维、郑虔、吴道子皆有画壁。林甫死后,改为道士观,择道术者居之。”
王方庆宅院画山水,见《封氏闻见记·卷四》。
崔圆宅画壁,见《明皇杂录》(《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二》引)。
《峻岭溪桥图》等,《宣和画谱·卷五》载:北宋末御府所藏郑虔画迹,有八摩腾三藏像一、陶潜像一、《峻岭溪桥图》四、《杖引图》一、人物图一。其中《峻岭溪桥图》,元代鲜于枢《困学斋杂录》作《溪桥峻岭图》,云乔仲山在都下见之。后归清官。《石渠宝笈续集》收录,据说今存沈阳博物馆。
《秋峦横霭图》,《元诗选三集》戊集有柯九思《题危太仆所藏荥阳郑虔〈秋峦横霭图〉》,近代项士元《寒石草堂日记》录周雪春言,1925年清点故宫文物,有郑虔《秋峦横霭图》真迹一轴,上有宋徽宗印及元人题跋。
《竹溪六逸》卷,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三下》:“新都黄氏藏虔《竹溪六逸》卷,纸本,浅绛色,极佳。后有苏子瞻题跋,米元章鉴定,绍兴御府等印记。渴欲一见,而不可得。近幸获观钱舜举摹本,笔趣潇洒,足供卧游,想其真迹之妙,更何如也。”后不知下落。
《七贤过关图》,见明代陆深《俨山外集·卷十二·玉堂漫笔》。
《山庄图》,清代吴其贞《书画记》载有郑虔《山庄图》,云钤有绍兴御赏印。

 

人物争议

 先辈构成

据《大唐朝议郎行周王西阁祭酒上柱国程务忠妻郑氏墓志铭》,郑道瑗之父为郑叔武,即郑叔武为郑虔五世祖;据《大唐故赠博州刺史郑府君墓志》,郑道授之父为郑武叔,郑武叔之父为郑述祖,即郑述祖为郑虔六世祖;据《唐故淮南道采访支使河东郡河东县尉荥阳郑府君墓志铭》,郑怀节祖父为郑述祖,即郑述祖为郑虔五世祖;据《唐故右金吾卫仓曹参军郑府君墓志铭并叙》,郑述祖为郑进思曾祖父,即郑述祖为郑虔五世祖; 总而言之,郑述祖为郑虔先祖无疑,至于二人的具体关系则存在两种说法:一说郑述祖为郑虔六世祖;一说郑述祖为郑虔五世祖。

生卒时间

《郑虔墓志》出土前,对于郑虔的生卒年,学界大致有如下说法:①据台州临海《高枧郑氏宗谱》(清代光绪年间修),郑虔生于“垂拱乙酉年(685年)九月初九日戌时”而“寿八十三岁”;②据台州三门《石马郑氏宗谱》(民国年间修)中的《世祖本传》,郑虔“生于长寿元年壬辰(692年)九月九日,享寿九十三岁,卒兴元甲子(784年)九月九日”;③据《高枧郑氏宗谱》中明代任稜所作《广文祠记实》,郑虔生于“唐之丙寅(666年或726年)九月九日”;④据王伯敏所著的《中国绘画史》和沈柔坚主编的《中国美术辞典》,郑虔生于神龙元年(705年)而卒于广德二年(764年)。

对于上述诸说,在郑虔卒年上,王晚霞和徐三见等均据郑虔卒后杜甫曾作《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诗吊唁而推断出郑虔卒于杜甫前,并据诗中“凶问一年俱”一句推断出郑虔和苏源明卒于同一年。宋代黄鹤在《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诗题下注“苏、郑同是广德二年卒”,又有“广德二年,斗米千钱,故云谷贵”之注(诗中有“谷贵殁潜夫”一句),对此,王晚霞和徐三见等均认为郑虔当卒于广德二年(764年)。在郑虔生年上,徐三见据杜甫称郑虔“郑老”、郑虔和苏颋是忘年之交等推断出说法②中郑虔生于长寿元年(692年)较接近事实;王晚霞则认为郑虔生于垂拱元年(685年)较接近事实.

《郑虔墓志》出土后,郑虔的生卒年问题才基本上有了结论:郑虔生于天授二年(691年)而卒于乾元二年(759年)。就此,陈尚君对学者推断出郑虔卒于广德二年(764年)与墓志不协作了解释——以安史之乱后七、八年间几乎每年都有米价高悬的记录解释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和《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二诗中郑虔卒时长安米贵的记录,又认为“凶问一年俱”一句指的是杜甫在同一年得到郑虔和苏源明逝世的消息而并非二人卒于同一年,且杜甫得到消息是在二人卒后一段时间。

生平事迹

因罪获贬问题

《新唐书》等史料记载郑虔在天宝初年因私撰国史而被外贬十年,实则唐代朝廷并未禁止私家修史,且天宝九载(750年)时郑虔已经任广文馆博士。陈尚君在此基础上据《郑虔墓志》推测,郑虔曾因罪获贬,但并不严重,仅是降官阶而已。

任著作郎问题

郑虔任著作郎时苏颋已逝世,《唐才子传》等中苏颋荐郑虔为著作郎的记载当是误载;《前定录》等中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置广文馆的记载也是误载。

陷伪问题

据《郑虔墓志》记载,安史之乱中,郑虔先被叛军任为兵部郎中,后又被任为国子司业。《新唐书》和《唐才子传》等的记载则是郑虔声称自己患有风湿病,请求掌管市场条令,还乘职务之便把奏章秘密送到唐玄宗所在的灵武以表忠心。

后世纪念

 郑虔遗迹

临海郑虔墓

临海郑虔墓位于临海市大田镇街道白石村金鸡山麓,现墓占地面积约四百平方米,整个墓区由墓、墓坛、碑亭和通道组成。墓坐落在墓区的上首,依山面东。墓面高1.66米、宽2.1米,上题“唐广文博士号若齐讳虔郑公暨夫人郭氏之墓”。墓面两旁立有方形莲花望柱,墓额镌“台教正宗”四个字。墓始建于唐代广德二年(764年),至明代尚有墓地范围及管理的记载。历代曾经多次修缮,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台州知府刘璈又重修此墓,并撰写神道碑(即《唐郑广文公碑》),立于墓前。据清《台州金石志》所言,原墓题“唐广文郑公之墓”七字正书。1956年,台州各县郑氏后裔曾予以重修。现存墓是1990年由文物部门进行重修,有墓坛三道,墓保持原状;第一道墓坛上新建高4.5米的仿唐碑亭一座,名“若齐亭”。亭内立有中国唐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师大教授霍松林所撰写的郑虔墓诗碑,亭两侧则分立文物保护碑与清同治九年(1870年)台州知府刘璈所撰的神道碑。

根据1997年8月29日浙政发(1997)160号通知,郑虔墓名列浙江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据《郑虔墓志》记载,临海郑虔墓应该是在明代郑氏宗族在台州地方势力发展后为纪念郑虔而设置的墓冢,不是唐代墓葬的遗存。

若齐巷

若齐巷,郑虔谪台州时居处,在今临海市古城街道回浦路北百货公司后墙处,东起继光街、西至赤城路邮电局。原巷长约150米,宽3米,最初因郑虔官职而称“户曹巷”。又因郑虔字若齐,在元时误叫成“捏儿巷”。清代洪颐煊《台州札记》又从“捏儿”谐音称“辇泥巷”。民国初,正名为“若齐巷”。1990年时已全废。

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双砚堂》记载,元代初年,周月岩在“郑捏儿坊”买地创办义塾,在挖屋基时发现了双砚,而且有款识,是唐代郑虔的遗物。砚一开始由周月岩弟弟周本道收藏,后来不知下落。

广文路

广文路,位于临海市古城街道赤城路北端,今台州人民影剧院前,东与文庆街相接,西到磊落岩地委党校,全长约700米,中宽10米,两端宽3—4米。因路通广文祠,故此得名。此路在嘉靖间通巡海道司;万历间,王士昌建立大中丞坊两座,架势雄伟,富有石刻艺术,为临海石雕之精华。毁于1966年,并改广文路为军民路。1981年恢愎“广文路”之称。

留贤村

留贤村,在临海市西郊乡新临杭公路旁,距城7.5公里。相传,唐代上元至宝应年间(760年—862年),唐肃宗、唐代宗多次下诏“大赦天下”,召还左降官并释放流人。郑虔欲归长安,台州人恳请他留下。一日,郑虔与弟子林元籍等游于西郊八叠岭脚,见笋出石旁,出对子道:“石压笋斜出,”林元籍应道:“谷阴花后开。”!郑虔对教化的有效感到十分惊喜,于是留在台州,此地以此得名“留贤”。 但据《郑虔墓志》记载,郑虔卒于乾元二年(759年),其时已经不在人世。

广文坊与广文井

广文坊,据民国《临海县志》县治附郭图位,在临海市古城街道东大街临近解放路地段,毁于何时不详。据郑氏族谱中的《广文祠沿革》记载,明代台州知府芮麟立广文坊于巷口。芮麟任台州知府是在明初洪武年间,坊应该造于其时。

广文坊近有井,距赤城路约60米,西距十字街约60米,井栏题款“民国丁丑年广文坊井”,何时所挖不详,1990年尚在。 

郑广文祠与郑广文纪念馆等

郑广文祠,始称“郑户曹祠”,“肇于唐”(《高枧郑氏族谱》),是为纪念郑虔而建,宋朝时在台州东一里户曹巷 。根据府志、县志和郑氏谱籍记载,宋以后至清代,大小修复共十三次,损毁倒塌迁址的有三次。

同治十一年(1872),知府刘璈在大固山建立三台书院,院内祀广文像,以示郑虔是台州“教民立学之始,台郡文教之祖”,故又称“广文书院”。光绪十八年(1892年),台州郑氏集资在今大固山重建书院。院落方形,座西朝东,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有正屋三间,北庑屋三间,东南两面砌高墙,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大门上横额刻“郑广文祠”四字正书,右款题咸丰二年(1852年)杨月,左款题光绪十四年重修。院内设郑广文座像,边墙嵌明代秦礼谒广文诗,清汪度用杜甫醉时歌韵题郑司户祠碑刻,还有光绪十八年重修碑记。从门额题款和碑刻看,修祠并非一年而就。正殿、座像、诗碑毁于1970年。现存门额和重修碑记,碑高214厘米,宽62厘米。

1988年,临海市府发出“关于加强自然风景资源和名胜古迹保护”的布告,城建、文化局决定移建原祠,改名为“郑广文纪念馆”。梁毅市长亲自会同地、市两级史志、文(博)物部门及市人大、政协、城建、文化、城关镇等十个单位,选定馆址,移祠于八仙岩前。由王晚霞、郑文斌、郑文伟发起筹集资金,邀请各界人士组成筹建组。采取民办公助形式筹建,于同年7月动工兴建。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主厅三间,设有郑虔像,前有赵朴初题“郑广文纪念馆”横匾,大柱上有中共临海市委书记狄绍梅书的“石压笋斜出,谷阴花后开”对联以及市长梁毅录《新唐书》中的“郑虔三绝”匾,前有庭院,后布碑碣,周围有回廊,可供游人观赏。

纪念活动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副会长、秘书长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30余位专家、学者曾先后于1990、1995年两次组团前来考察郑虔事迹,并拜谒了郑虔墓。

1995年9月15日至16日,中共临海市委、临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公祭台州文教之祖郑虔诞辰1310周年大会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郑虔学术研讨会,国内著名唐代文学专家、学者,港、台同胞,台州市和临海市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以及郑虔后裔等500余人参加了公祭大会。

 

史料记载

 记载郑虔生平的史料主要如下表:

史料 作者或版本

《大唐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府君并夫人琅瑘王氏墓志铭并序》

(即《郑虔墓志》)

卢季长撰文
《前定录》 钟辂所著
《书断·卷三·郑虔传》 张怀瓘所著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所著
《唐朝名画录》 朱景玄所著
《尚书故实》 李绰所著
《新唐书·卷二百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欧阳修、宋祁等修
《宣和画谱·卷五·郑虔传》 宋代宣和内府编撰
《书小史·卷九·郑虔传》 陈思
《图绘宝鉴·卷二·郑虔传》 夏文彦著
《唐才子传校笺·郑虔》 辛文房著、傅璇琮校笺
《书史会要·卷五·郑虔传》 陶宗仪著
《康谷郑氏宗谱·卷三·若齐公传赞》 明代宣德九年(1434年)初修
《石马郑氏宗谱·卷一·始祖本传》 明代成化壬辰年(1472年)初修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郑虔》 彭定求等编
《临海县志杂事·卷十一》 康熙年间修
《台州府志·郑虔传》 民国时期修
《临海县志·卷二十七·郑虔传》 民国时期修
《临海县志·古代人物》 1985年修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

 Zheng Qian (691-759), the character "Ruoqi", "Weak Qi" and "Ruozhai". He is from Yingze County, Zhengzhou. He is the sixth grandson of Zheng Shuzu (Xuansun). He is a writer,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of Tang Dynasty.

Zheng Qian was born in a family of high rank. He was a scholar in the first year of Jingyun (710). When he became an official, he mad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the master book of Gengsi Temple. Later, he served as the director of Zuo Jianmen, the director of Shangcheng, the concordant of Taichang Temple, the governor of Zuo Qingdao, the doctor of Guangwen Museum, and the writer. During the Anshi Rebellion, Zheng Qian was successively appointed by the rebels as the head of the army, Langzhong Zi. 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was calmed down, Zheng Qian was demoted to Taizhou for being false. In the second year of Germany (757), Zheng Goddess reached Taizhou in the cold winter and late months. He took Taizhou's culture and education as his duty and vigorously developed Taizhou's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year of Qianyuan (759), Zheng Qian died of illness at the age of 69 in Taizhou.

Be an official

In the second year of Tianzhu (691), Zheng Qian was born in a family of high rank.

About the first year of Jingyun (710), Zheng Qian, a scholar in the year of weak champion, won the recognition of examiners and Wenyuan for his talent. Later, in about the fourth year of Kaiyuan (716), Zheng Pian became an official, which mad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the master book of the temple.

After the eighth year of Kaiyuan (720 years), Zheng Pian was transferred to Zuojianmen to join the army.

After the fifteenth year of Kaiyuan (727), Zheng Qian was changed to Shangcheng Zhichang. During his tenure, Zheng Qian seemed to have invited Dr. Chen (possibly Chen Xuda) to travel eastward in Chang'an, and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 him to go southeast to engrave the Monument to the Princess of the Old Tang Dynasty.

In the 23rd year of Kaiyuan (735), Zheng Pian and Bixiang Taoist wisdom climbed Mount Huashan together. After that, when they returned to Huayue Temple to pray for God, Zheng pious wrote Prayer for Huayue Wen.

艺术官网信息声明

1、本站美术网信息均来自于美术家自己或其朋友、网络等方式,本站无法确定每条信息或事件的真伪,仅做浏览者参考。

2、只要用户使用本站则意味着该用户以同意《本站注册及使用协议》,否则请勿使用本站任何服务。

3、信息删除不收任何费用,VIP会员修改信息终身免费(VIP会员点此了解)

4、未经本站书面同意,请勿转载本站信息,谢谢配合!

信息统计与维护
    浏览次数:7961次
    最近更新:2024-12-24 20:58:02
    百科修改:提交内容
    百科认领:VIP服务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