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全国长期战乱,南北对峙,朝代频频更迭,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而且,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传神传"、"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魏晋南北朝处于政治分裂的局面,区域文化的特色极为显著•随着晋室南渡,南方的建康成为文化中心,也是在艺术活动上最具有创造力的地区•魏晋南北朝绘画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出现艺术的自觉•这个现象并不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活动•汉代的文艺重视实用性,而这一时期开始强调情感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仍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成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可以说在魏晋时期开始发现艺术•
第二,士人画家的出现•由于魏晋时期发展了汉末的察举制度而形成曹魏九品官人制,进一步确立了士族制度的特权•士族的行为和思想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艺术•由于优裕的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著名的书画家,他们或是依附于士族,或本人即为士族中的一员•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第三,观者的出现•这时候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着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这个现象对于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然,汉代也一定有观者存在,但是,汉代对于观者的心理活动缺乏意识,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也不会考虑观者的审美因素•然而在魏晋时期,观者的品评成为画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历代名画记>>,戴逵造无量寿佛木像,"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祥加研究,积思三年,刻像乃成”•戴逵作无量寿佛木像费时三年•并非实际作木像需要费时如此长久,而是戴逵为了听取观众的品评意见•戴逵的无量寿佛木像,可以说是戴逵的艺术能力于观者的评论相互激荡的结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