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复兴佛教的同时,对佛寺大加修建,壁画的绘制也很多。参加壁画工作的有很多当时名手,画家们的名字和画迹都保留到了唐代,他们大多是经历了南北朝末期的数番政治变迁的,例如:展子虔经历了北齐和北周,最后在隋朝任官职,和他齐名的董伯仁则是来自江南,而郑法士也是自江南入周,然后成为隋朝的大画家。
隋代的画家在风格技法上继承了南北朝的传统,唐张彦远说:他们“并祖述顾、陆、僧繇”。郑法士更是以追随张僧繇出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述唐代以前的画迹:”古之嫔擘纤而胸束。古之马喙尖而腹细。古之台阁竦峙。古之服饰容曳。”“杨(子华)展(子虔)精意官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撕斧刃,绘树则刷脉搂叶,多栖梧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这些造型特点,都可以在南北朝末期的石刻雕像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见之。
隋代的画家虽都擅长宗教壁画,但也都从事其他的生活题材的创作,而且往往有个人的擅长。如:“田(僧亮)则郊野柴荆为胜。杨(子华)则鞍马人物为胜。(杨)契丹则朝廷簪组为胜。(郑)法士则游宴豪华为胜。董(伯仁)则台阁为胜。展(子虔)则车马为胜。孙(尚子)则美人魑魅为胜。”
他们的作品中,在唐宋时代尚流传一些描写贵族生活的卷轴画,其中有不少人物肖像。郑法士能写贵族们的神态仪容,如男子的“丽组长缨,得威仪之椿节”,女子的“柔姿绰态,尽幽闲之雅容”;而且描写了环境和自然风物,“百年时景,南邻北里之娱。十月车徒,流水浮云之势……飞观层楼,间以乔林嘉树,碧潭素濑;揉以杂英芳草,必暖暖有春台之思”。创造了春天的繁华的气氛。
展子虔《游春图》被宋徽宗赵信认为是展子虔的作品。这幅画代表了我国古代山水画家描写祖国大地的明媚春光的热忱。传达出赞美春天,赞美河山的乐观的情感:桃花的红色、树和山的绿色,特别是溶溶春水的粼粼细波,表现了春风的和煦,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幅画的色彩因为强调表现春汕春树的青绿,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和传统,而被后人称为“青绿法”。展子虔《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