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术名家 > 艺术名人

笔墨生情通书画——专访冰雪山水画家于志学

 于志学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冰雪山水画,在中国画笔墨语言探索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创建了中国画“白的体系”,提出了“墨有韵、白有光”、“冷逸之美”等新的美学思想。他的开拓创新来自于不断地实践与总结,还来自于他那永不停顿的思索和对艺术的执着。本刊记者耳闻于志学先生对书法也有独到的见解,于是采访了他。

    记者: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书法紧密相连,请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于志学:绘画和书法的关系自古以来从发生发展到现在,仍然是画家和书法家的热门话题。这个关系问题,惟独我们中国才会有。传统的、古典的绘画与传统的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论述,画家、书家都谈论得很多。中国画家修养很重要一部分体现在书法上。对于绘画和书法的关系,古今书画家大都从哲学概念和美学范畴来谈论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比如中国绘画和书法都是线条的艺术,两者必然结成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与这两者之间同时发生联系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笔,即工具的问题。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直到产生社会影响,关键问题是手段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工具。比如中国航天“嫦娥奔月”的科研无论搞得再复杂、再尖端,如果没有研究这个课题的载体或工具——航天器的出现,奔月只能是一句空话。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要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进行交流和传播,就要有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把思想记录下来,这个载体的工具就是笔。笔,实际上是人类对事物记载的最初手段。有了笔,人们就留下了思想的痕迹。这个笔产生的痕迹表现为画“道”,就是笔痕。人类最初记载事物的遗迹岩画,都是用线,就是画“道”表现物象,包括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也是用线。最初书写线的工具是树枝,写在泥地上,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笔”,可是这个“道”保存不了,下一场雨就消失了。为了达到永恒记录的目的,于是人们用一种锐器作为笔来刻画,而且刻在山石上。这种画的笔道变成了山石上的沟痕。后来发现用锐器在石头上刻还是很不方便,就发明了在树叶、羊皮、帛、丝织和纸上画“道”。而到了纸的出现,正好最大地发挥了毛笔的性能,中国的书法乃至中国绘画开始兴盛起来,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艺术。在用笔的历史上,东西方人所选择的工具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用笔基本有两大类:写字用的是鹅翎管,而画画则是方便于涂抹的刷子。西方人对笔的明确分工,导致了西方书写和绘画严格的分家,用鹅翎笔写字,用刷子画画。西方绘画以块面为主,这完全取决于工具。刷子很容易刷出块面来,而面上又可以较好地表现出光,所以西方的绘画很自然走向追求外光的印象派。我这里主要侧重谈工具,当然西方的绘画样式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等还有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用毛笔,毛笔最容易表现线,所以就产生了以线条为主的中国书法和绘画。再看看东方的绘画,从老祖宗开始一直到现在,对笔没有进行明确分工,写字、画画都是用这一支笔。中国的毛笔确实伟大,是一个万能的工具,可以用它来写字,可以用它来绘画,还可以用它来涂抹颜色。用笔写出的笔道,经过历代总结就形成了写字的规律和规范。所以这个“道”应该有两重意义,既是笔的痕迹,又涵盖着规律与规范,与“法”同理。由于来自于同一个工具,所以中国画里涵盖着书法的规律,而书法里也包含有中国绘画的一些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才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绘画特别强调要有书卷气,这个书卷气即由书法而来。 

    线可以产生演变成很多描写物象的手段,不同的线有不同的状态和组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线的美学。线的美感会随人的心情和心态发生变化,中国绘画把这些东西扩大、加强了,增添了许多审美意识,书法本身又是线条艺术,所以和书法的一些规律自然结合起来了。书法讲究用笔老辣,用线一波三折、充满韵味和变化的笔道,中国绘画吸收了中国书法这些规律,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美学价值。中国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的阶段,就是涂鸦,没有多少感情的注入,是一种理性的认识;第二个阶段是“画”,较 “绘”是一个进步,已经具有了审美的因素,精描细琢,但绘画者感情没有最大地投入;第三个阶段是“写”,这个过程强调书写性和书卷气,也就是中国画讲究写意的根本原因。有了书写性,才能淋漓尽致地挥洒中国画的笔墨,抒胸中之意,达到物我两忘。写意的过程主要就是书写的过程,因此,“写”比“绘”和“画”都要好,都要高一个境界。 

    记者:中国画的技法与创作形式不断有发展创新,您认为中国书法在当代应该如何发展创新,其发挥个人性情的空间有多大? 

    于志学:发挥个人性情的空间有多大这个问题很关键。中国文化发展的内驱力靠的是什么?我认为不能把问题搞复杂了。书法发展空间有多大,得看你站在哪一个空间来谈。如果站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层面上谈个人发展空间,似乎没有什么空间了。如果站在另一个空间、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看,个人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我在水墨山水画创作上提出了“中国画黑白体系论”,黑的体系已经被前人开发了几千年了,我们再发掘也没有更大的空间,而白的体系则是一个新矿,有很多的审美空间等待总结和挖掘。书法也是这样,我们谈当代书法创新,不能不面对其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一问题。因为一切事物发展变化取决于其功能和价值,当它的功能消失了,它的价值也就归于零了。如果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汽车,自行车是首选,如果没有自行车,牛车是首选。自行车出现了,牛车就不行了,汽车出现了,自行车就落伍了,等到火车、飞机出现了,汽车又相对落后了。打这个比喻想说明价值决定事物存在和不存在的命运。书法是一种载体,是人类思想传播与表达的工具,但它是由表述性、叙述性功能发展而来的,逐渐成为一门艺术。“馆阁体”必然在那个时代出现,因为皇帝看奏折,写零乱的草书肯定批阅不方便,必须得规范工整的真书才行。而如果让诗人和性格豪放的文人写楷书也行不通,因为只有草书才能表现出他们奔逸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楷书则会束缚住他们恣放的性情,于是出现了草书。很多人都那么写就逐渐形成了流派,很多人都跟着流派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书体。一种书体绝不是一个人发明创造的,是大家共同创造的。于是,中国的书法有体现官方行文功能的楷书,有表现文人情绪变化的草书,还有专门用于刻在石碑上使其永远留存的隶书、篆书碑文。在当代,表述性和叙述性的书法功能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终结,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保持清晰的头脑,便不能把握住时代对书法的要求。 

    书法表述功能的逐渐消失,在现代经历了两次大的冲击。一个是硬笔书法的出现,更便捷的产生了一种新的书写状态,硬笔或是钢笔字。第二个大的冲击是电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模式,整个传统文化都可以被电脑和高科技颠覆,导致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连手书写信都不会了,上网、发短信,谁还用毛笔写字呢?所以书法界再悲哀也没有用。因为科技越发展,越给人类带来方便,没人愿意舍近求远,所以导致书法就剩下单纯的审美功能了。审美功能怎么体现?说白了就是一种线的艺术或说是游戏,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毛笔在纸上划出道子的审美规律,结合当代的审美需求重新排列组合,而对于字的功能,认识不认识都不重要了,所以当代书法界产生一些前卫派也是必然的。书法界的发展空间就应当在审美领域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个人性情,以母体字为基础,研究笔画之间的组合、结构的安排、形式感和笔在纸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美感等等。这些都是无限的,所以研究书法审美性的空间也是无限的。 

    记者:您平时练习书法吗?主要是学习哪种碑帖?书法在您的国画创作中占的比重有多大?为您发展画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于志学:应该说搞国画的人80%以上都研究书法,我也写一点字。我对传统书法非常喜爱,经常非常认真地阅读,我读帖的时间要比写的时间长。我的目的是要吸收书法的精华,在绘画里面始终贯穿书写性,把中国书法运笔过程中笔势的变化、提按转折的相互关系体现在我的绘画里。我很少临帖,主要还是时间的问题,但我研究帖、琢磨帖、读帖。书法对我的绘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小品和人物画,如果没有书卷气是绝对不行的。书法的书卷气是我绘画重要的组成因素。 

    记者:历代的中国水墨画家都十分注重书法的锻炼与诗词的修养,您对此如何看待?您认为年轻的书法家、国画家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您如何判断中国书法的发展前景? 

    于志学: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艺术家。人是分多种多样类型的,大科学家、大作家的出现都是时代需要决定的。文人画的时代需要诗书画印四绝的人,宋元明清时代如果不符合诗书画印的要求,就不是大家,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那个时代文化的高峰和经典,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对文人和画家的要求。但是今天到了21世纪,时代不同了,对于文化人和艺术家的要求肯定要有所改变。人类要发展,就必须永远具有一种彼岸意识,才能最大地调动人的潜能意识,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新的理论和概念。而建立新的价值标准,才能实现人类不断否认现实、超越现实、循环往复、不断创新的无限思维过程。我曾在9年前提出“智邃远”概念。智,就是知能、智慧;邃,就是深邃、精深;远,就是绵长、高远,是人类以知识为武装,以智慧和才能对历史纵向和横向的全面把握,这才是新世纪对人的本质要求。这样来看,21世纪对文人和艺术家的要求更全面,主要是要有思想,不仅是诗书画印兼备,更是对时代的把握,是自主创新,是创造性工作。所以书法发展一定会与科技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导致“电脑书法”的出现。就如硬笔书法出现一样,也会出现一种新型的书法样式和形态。而且书法的创新不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法家中间,许多高科技人员、甚至中小学生玩电脑就会组合出一种新的书法形态,这里面包含着广泛的空间。书法的普及性和全民性不会按照传统的诗书画印模式去要求。所以说是时代决定了书法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对于年轻的书画家,首先要对古典的、传统的书画精通,同时还要明白自己所处的空间,明确自己的起飞点在哪里。我们的起飞点在21世纪,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要想接受时代的选择,必须要有创造性。书法的创造空间取决于你思想的高度,思想有多高,你的艺术组合才能有多大。书法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出现了真、草、隶、篆多种字体,上千年来没有突破,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吗?为什么我们的祖宗创造的这四种书体现在也没有被人突破,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出中国书法的第五种、第六种书体?这都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创造和变化的空间。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民族文化大厦的建设中,每个人都要添砖加瓦,多增添新因素,千万不要拆墙。(金禾  骆建宏)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meishujia/qianlifaxian/2019-09-18/50900.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名人最新 艺术名家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